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7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797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2.
从 2 0世纪初开始 ,清朝教育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 ,出现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蒙古族近代学校教育的艰苦实践和探索也走上新的道路。蒙古族学堂教育是新教育思想的产物 ,虽然同旧的官学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它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 ,提倡开放的近代教育 ,由此教育种类和等级开始多样化、多层次化 ,出现普通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内地求学等形式。在学堂教育中 ,各种语言教育模式是同时并存的 ,这些模式经过分化和重组后 ,出现向汉语和蒙古语两个单语教育模式或蒙古语汉语双语教育模式集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族籍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蒙元史料中有关“回回人”、“答失蛮氏”、“本朱氏子 ,冒为西域回回人”、“回纥人”等记载的具体分析 ,论证了“回族说”的合理性。对自清代流行至今的“蒙古族说”的主要根据 ,如“蒙古青年王子传说”和“蒙古族化”等 ,进行了质疑和辩驳。  相似文献   
4.
洮河     
洮河是黄河水系的重要支流,甘肃省第3大河,源于天渊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曲折东流过碌曲,临潭,卓尼县城南,至岷县茶埠急转向西北,出九甸峡与海奠峡后,穿临洮盆地,  相似文献   
5.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蒙古族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蒙古族地名传说中的英雄与故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层面的分析,认为该母题是在科尔沁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蒙古人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前人用"易"的观念和"道的思想理解诠释汉文数目数字,笔者认为,数目数字的原始本义不应含有复杂的理念。彝汉数目数字字形如出一辙,字义语序等同,本文从文字学及民族学深入研究剖析彝汉数目数字,发现两者有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虽异族异姓,但应同宗同祖,且彝文数目数字较多保留古文字的"面目"特征,刻划造意十分耐人寻味。从彝文数目数字的刻划造意看,彝汉数目数字与人类自我认识有密切联系,与古人的手势习惯密不可分,字形刻划即有象形、指事,又有会意,字义含有数的"加减对等"认识,是中华先民对数目数字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7.
英雄崇拜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作为蒙古族的缔造者,曾经创下震惊世界伟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广大蒙古族民众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英雄,成吉思汗崇拜无疑成了蒙古族社会的流行。成吉思汗崇拜是在蒙古族特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它对早期蒙古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统一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謇和金沧江分别是中韩两国的历史名人,这两位同时代的异国知己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他们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两人生活国度不同、生活境遇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所追求的事业和目标各异,因而其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诗歌创作论是苏轼诗歌理论创造的精华。其中“有为而作”的真实涵义,表明了苏轼创作视野的开阔,与其散文创作中的“文以述志”说相辉映;他关于诗歌创作中审美态度的见解,更是空谷足音,这主要得力于其创作实践,也与庄子的影响分不开,。其“博观”说重积累,重厚积薄发,亦具开创性。其审美创造的方法论,充满深刻的辩证法,又以创新为着眼点,因而精见迭出。在语言运用方面,则提出了“街谈市语,皆可入诗’的卓越见解,突破了历来重雅轻俗的传统偏见。从总体看,并以诗论史为参照,我们便会发现,自成一家体系、十分重视美的创造、注重实践性这三者,构成了东坡诗歌创作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感觉是诗人的眼睛,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觉。本文旨在从感觉运用的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认为感觉的运用是伴随着诗人情感和意象选取来实现的;同时,感觉的运用有时以一种感觉错觉或变形进入诗歌创作,而通感则是诗歌创作中运用得最自然最高级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