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蔡锡勇在张之洞幕府任事13年,主持洋务大局,是张之洞前期实业的总管式人物.一方面是张之洞惜才爱才,知人善任,使得蔡锡勇的满腹洋务帅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更是蔡锡勇品端学精,才勘重用,赢得了张之洞的倚重和信任.总的来看,二人相处融洽,但也有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季号)发表的《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一文,存在诸多不足或失误之处:第一,马礼逊《华英字典》在英文解释上,对"Freedom"与"Liberty"有所区别,但在中文解释中皆以"自主之理"一词译之;第二,传教士《自主之理》文中的"自主"、"自主之理",即指英文"Liberty";第三,《新解地理备考》的最早版本,最晚当在1847年已经刊印;第四,蔡锡勇在《美国合邦盟约》中,明确以"自由之福"对译"the Blessings of Liberty";第五,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自由"概念进行的是批评,而不是引介。  相似文献   
3.
蔡锡勇是晚清首批接受西学训练的学生之一。他先后在广州和京师同文馆学习,光绪四年随驻美、日、秘公使陈兰彬出使美国,担任驻华盛顿使馆翻译。他驻美期间翻译了《美国合邦盟约》,即今日美国联邦宪法。由于中西文化传统不同,蔡氏译本无形中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改造:一是将作为最高建国原则的constitution,翻译为带有政治联合色彩的盟约;二是将国家主权与地方主权并存的复合共和制,描述成偏向于中央集权的民主制。不过,该译本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话语表达,以及其对美国政制和人民权利的规定,仍然对中国儒家学说带来了巨大冲击力。1897年于《时务报》刊发后,《美国合邦盟约》进入了康有为等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改造传统民本思想的一种知识参照。  相似文献   
4.
福建语言学家蔡锡勇在清末切音字运动中 ,创制了《传音快字》 ,奠定了中国最早汉字速记术的基础。分析《传音快字》的声、韵、调系统 ,并将其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加以比较 ,从中探究近代汉语语音变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