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论辩的常道,在于一问一答,于是形成攻守之势。面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有时通过正面回答进行防守是守不住的,这时,你可以不去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向对方发起进攻,从而赢得论辩。抓住弱点,发动进攻古罗马时期,恺撒、庞培、克拉苏结成了三人同盟,分享大权。作为元老院的一员,西塞罗一方面希望庞培  相似文献   
2.
1916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 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高山流水觅知音,他是她人生最大的亮色,谁知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他就如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永远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这让她怎么面对以后的漫漫人生呢?  相似文献   
3.
笑汀 《老年人》2008,(6):38-39
邵阳出将才,尤以近代为最。晚清封疆大吏魏光焘、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均为青史可传者。但就造福中国社会的功绩而言,则未足望蔡锷的项背。蔡锷短暂的一生,不仅充溢着金戈铁马之豪,也浸润着风流文采之雅。  相似文献   
4.
陈杨桂 《老年人》2007,(3):36-37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旧称宝庆)人。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他们一个是讨袁护国元勋,一个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朱德生前曾多次提到蔡锷是自己早期革命生涯的导师。确实,中国历史上的这两位风云人物,相处时间虽只有5年多,却相互理解,相互倚重,建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蔡锷就国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他积极弘扬国权主义,主张国权高于人权,倡导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希望借此维护和发展国权,增强国力,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国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1913—1928年,端纳在北京生活了15年,历经袁世凯沉浮、军阀混战以及北方政府倒台、蒋介石崛起整个过程。在北京的岁月中,端纳在各种政治势力中纵横捭阖,建立了广阔的人脉关系,政治资本更加雄厚,更深入地卷进了中国政治生活,最终完成了从职业记者到政客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二次革命"(1913)和护国战争(1915)期间,湖南均处于危急之中,湖南民众期盼德才兼备的蔡锷能回湘理政。面对家乡人民的期盼,蔡锷两次都作出了积极回应,表示愿意回乡督湘。但由于种种原因,两次都未能如愿。事虽未成,蔡锷的行为却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中国旧的封建专制被推翻,而新的民主政治由于民主基础薄弱无法建立起来,出现了严重的内忧外患。蔡锷针对民初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在民主共和的形式下,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总统专制的强有力政权,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并在政治实践中努力支持和维护这一政权。民初蔡锷的政治思想及实践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和中国实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倪良端 《中华魂》2017,(8):51-53
相识相交在川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攻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立下战功,升为少将旅长。但在那个军阀纷争不息的动荡岁月里,有着强烈的民主、共和意识的朱德,感到极度的无奈。正当朱德感到苦闷、徘徊之时,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人物——孙炳文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胜利后,云南军都督府一时面临财政困难.为解决此一困难,蔡锷领导下的军都督府相应采取措施进行节流与开源,云南财政紧张的状况由此得到缓解,不但可以自给,而且还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其他财政困难的省份.其中某些措施,如审计制度的建立,更是开启了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