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说起朱筠,这个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北京人,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还是第一次听到,至于他到底给咱北京人长了什么脸,更是一无所知。朱筠(1729年~1781年),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清顺天府大兴县(即现在北京市大兴区)人,嗜好藏书。  相似文献   
2.
叶昌炽为近代政坛上颇有影响的政客、史官,更是著名学者.在巨变的时代,他目睹国势衰颓,治学理路不自觉地走向“由旧趣新”的路数,在方志学、金石学、目录学、敦煌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撰写的《藏书纪事诗》一书,开创了近代藏书研究的先声.该书搜扬潜逸,为历史上众多私人藏书家立传.他别出心裁,一改传统的传记体书写模式,采用诗注结合的方式,创造出“纪事诗藏书家传”这一新颖文体,将诗歌创作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叶昌炽藏书学研究影响深远,在引领近代以来藏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还带动了“纪事诗藏书家传”的各种后续之作层出不穷,成为学术史上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火)的藏书历程,重点分析了祁氏在藏书鉴别、藏书分类、藏书著录、藏书保护等方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刘尚恒《安徽藏书家传略》及其有关安徽地方藏书文化研究的系列著作可以看出,刘尚巨先生因情系徽州,尽管离开故土已多年,但一直致力于安徽藏书文化的梳理;作为图书馆人,他始终心系图书馆事业,在该领域内辛勤钻研;他钟情于藏书文化的研究,出版了大量著述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书家的珍本古籍流散日本最多,原因是藏书家后代无能保管终将出卖海外。陆树藩与宋楼藏书、叶启倬与观古堂藏书、盛氏后裔与愚斋藏书、李氏后代与敦煌文献等,无论如何他们将祖辈的心血变成"泊去品",让民族文化载体被捆绑东瀛,造成了国宝外流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6.
清代微州文风昌盛,徽州巨商不断涌现,这些巨商大儒,为了宣传、保存文化。他们不惜重金收购珍本秘籍,并耗巨资刊刻了大量的书籍,使徽州的私家刻书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产生了不少杰出的藏书家、刻书家。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藏书家的特点我国历史上的藏书事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官藏与私藏。我们通常所说的藏书家,是指私藏之家。私家藏书真正成为一个时代风气的则从北宋开始,因为到了宋代刻版印刷大兴,刻书成风,藏书也由此蔚然成风。宋代之后,私藏之风渐盛,明代则愈见其烈,至清代达到了极盛时期。明、清两代的著名藏书家多以千计,各家所藏动辄几万卷,甚至几  相似文献   
8.
张孝良 《老友》2010,(6):10-11
鲁迅爱好收藏,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在日本求学时,鲁迅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屋,买回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的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了,许多书商  相似文献   
9.
刘宜庆 《可乐》2011,(4):34-34
1933年,启功21岁,笔下的书画文章已有佼佼之色。祖父的老世交、藏书家傅增湘拿着启功的作品,找到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意在为启功找一个工作。傅增湘回来后,高兴地告诉启功:"陈校长说你写作俱佳,对你的印象不错,可以去见他。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清末著名目录学家姚振宗及其在目录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其治学背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