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88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57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43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群体,从流动过程到聚居区形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总体来说,是一种非融入式的社区生活。笔者以北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以其聚居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藏汉地缘空间结构上的便通性、民族生理学意义上的亲缘以及汉藏语言系统的共性,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通过多元渠道,尤其是儒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传播到藏族地区,不仅改变了藏族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认知依据和认知准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与学习者的认知模式相吻合 ,和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认知准备。由于独特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藏族学生具有明显的神秘、具象、经验和“比量”的群体认知趋向。在把握这些认知趋向的基础上 ,藏族英语教学可分别从教师、学生、教材和对教学主体模式的预知等四个方面完成前教学阶段的认知准备。同时 ,应充分意识到教学中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按照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的生命有机体理论,法学研究者应从经验事实和注重多种本土法学资源的实际效能出发,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问题,作为国家法与少数民族本土法学资源协调发展的个案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并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关系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视野中的藏族传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藏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族宗教特色。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充满活力,显示出兼容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但在15世纪以后,随着宗教向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渗透,藏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本文对藏族文化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这种文化的优缺点,认为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积极寻求与现代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彝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在困难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州和全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阻碍其经济发展有历史的、文化的、自然条件的因素,也有资金、政策、经济结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治穷先治愚,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改善交通条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凉山彝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沂暖先生为藏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延续鞠躬尽瘁、奋斗终生 ,其在藏学上的辉煌成就 ,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的爱国情操、他治学的缜密与实事求是堪称后人的楷模 ,而其简朴的生活、健康的人生也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雍仲苯教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藏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感和感恩戴德思想,与雍仲苯教对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世间万物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哲理思想一脉相承,它在维护藏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苯教文献为依据,对雍仲苯教人与自然“合而无离”的生态伦理观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2,(12):62-65
两年前,在稻城亚丁,当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三座雪山映入眼帘的一瞬间,我生平第一次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那种感觉若非身临其境是绝难体会的。可今年再看梅里雪山,除了再一次体验这同样的感受之外,我又体验了对神灵的敬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