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步虫茶     
红叶 《老年人》2003,(2):51-51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你可能喝过红茶、绿茶、花茶等,也可能喝过姜茶、盐茶、糖茶,或许还喝过君山银针、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名茶。然而,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乡生产的虫茶,你喝过吗? 相传,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由于官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饥寒交迫的苗民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靠采野菜充饥。时间一长,野菜吃光了,  相似文献   
2.
龙可 《小康生活》2003,(3):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在放养及捕捞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  相似文献   
3.
"蝃(虫东)"即彩虹.中国古人对其意蕴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原始神化、伦理德化、自然俗化和艺术诗化四个阶段.这一认知和接受过程表明人们对自然物的认识是和其时的思维意识、文化心理和价值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再记述与图示浙江长脚隐翅虫属一新记录种丁山长脚隐翅虫 Derops dingshanus Y.Walanabe,它采至中国浙江天目山.研究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变点颊脊隐翅虫群目前已知10种,都生活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 Smetana, 1998 ),其中,来自越南北部 1种,尼泊尔1种,日本1种,中国7种.本文记述并图示中国四川一新种,卢氏颊脊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luae,该种与Q. (R.) jindrai相似,但除雄性外生殖器的差异外,腹部第1背板两侧无金色毛簇,触角和足的颜色也与之有别.  相似文献   
6.
日语惯用语中,包含“虫”字或者与“虫”相关的惯用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受日本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入手,探究“虫”类惯用语使用较多现象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7.
8.
该文提出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氟虫腈和丁烯氟虫腈多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均质提取,经盐析作用分离出乙腈层,经Carb柱净化后用GC-u ECD检测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40.8μg/kg,在加标水平为1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15%0.8μg/kg,在加标水平为1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15%117%,相对标准偏差为5.4%117%,相对标准偏差为5.4%5.5%;在加标水平为2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02%5.5%;在加标水平为2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102%108%,相对标准偏差为4.2%108%,相对标准偏差为4.2%4.6%。  相似文献   
9.
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αη]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化声母在词汇中的保留.“胖羊娃”写做“放羊娃”应是语音发展后受到俗词源影响的结果.“燕娃虫”实为“艳娃虫”,“妈妈羊”可能系“娃娃羊”音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
王继奎 《兰州学刊》2012,(1):204-206
文章以孔子和苏格拉底70岁时的人生境遇为出发点,探讨他们的生活志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认为孔子热爱生活,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意志;苏格拉底热爱智慧,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代表的是科学。在相互隔绝时,以两种思维方式各自生活的人们,凭借辛勤劳动分别创造了各自独立的伟大文明。变化起源于碰撞,在物质力量的强大压力下,逻辑理性战胜了经验直觉;而在转变思维方式时,我们是否学会用苏格拉底的方式省察所遇到一切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