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三晋纪年铜戈的援部已经不见铭文,胡部铭文的主流形式表现为单一行铭文从援向胡的下端而行,但偶有的反向铭文可能是与特殊的用途有关。样式最多的还是胡部的铭文,根据字行与阑的角度可分为Ⅰ、Ⅱ两型,Ⅰ型又可分为a、b两式,铭文有铸有刻。矛、铍的铭文行款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就国别来说,秦和三晋者主要特点很相似,但也在某些方面各有特点。春秋时期以及之前的铜器绝大多数是铸铭,到了战国时期刻铭在数量上占了较大的优势,这种明显的转变背后有多种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其中工具材质更新、技术手段提高为直接原因,而社会各阶层普遍追求的雕刻风尚则是最基本的推动力。四国纪年兵器主要集中在战国中期到晚期,正好体现了当时刻划铭文成为主流的青铜兵器生产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献的书写格式以左行书写为主流,但在不同的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右行书写的特例。敦煌文献中右行书写格式集中出现在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时期,它是在敦煌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主要受到藏文书写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部分也受到了追求平衡对称的审美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雕版刻书或文字书写最为常见的行列格式是下行左书,但仅从书写便利的角度考察其成因,将之归因于行为习惯的结论不足以服众;从简策书写的影响方面立论,又为时已晚。作为中国书法篆刻的源头,甲骨文契刻隐藏有汉字行款成因的重要信息,“用刀乃右手”、“自右向左或由上而下执刀直冲”、“将甲骨旋转,以便取势”等刀法特点,是形成古代汉字下行左行行款的更为久远、也更为直接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浙江图书馆建立于1900年,自建立起,就开始编撰本馆所藏书目,并陆续扩充、完善,很好地继承了我国藏书史的一个优良传统。1977年,浙江图书馆又参与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的编纂,进行浙江全省古籍善本调查编目工作,后在此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又完成这部《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该书的编纂既吸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经验,同时又有求实、创新的特色,对善本的标准、著录的体例、收辑的范围以及如何体现浙江的地方文献特色,都有新的摸索和收获,可以说是古籍编目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楚帛书出土80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不辍。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对文本的行款、字数、句读、段落结构、篇题主旨等各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帛书文本中残缺情况不明、残缺字不识。通过对帛书乙篇文义、句式、韵律、折痕等综合考察,对其文本予以复原,在此基础上对残缺文字进一步辨认、拟补、考释,取得多处突破——辨释出十多字,段落结构得以理清,文义基本明晰。根据段落结构与句式的相似性补出篇首缺失二字“孷岁”,因其处于句首位置且与全篇主旨相合,故而拟定楚帛书乙篇篇题为《孷(理)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