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状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为死者门生故旧主动或应邀而撰,目的为表谥。史料具有可性信,情感具有真挚性。但作者的身份和情感又使行状对史料的选择具有倾向性。《文选》“行状”类唯收任《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状主萧子良生前身后复杂的政治生态,在本行状中有曲折的透露。  相似文献   
2.
关于胡铨《澹庵文集》最早的版本到底是一百卷还是七十卷,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本文以杨万里所撰《胡公行状》,以及他为池州刊本所撰的《澹庵文集序》为线索,通过考查后世多种藏书目录的相关著录,推断出七十卷乃一百卷的压缩,后世的传本是从一百卷重辑面成的七十卷或其延伸:七十八卷.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唐代史馆的史料征集制度入手,分析偏记小说进入唐国史的途径;并以行状为例证,从记事原则、细节描写和情节编排、人物评价等三个方面考察私记材料跟正史记录之间的内容取舍及行文差异.由此对唐国史如何利用偏记小说材料的情形作一具体而微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首次直面历史记忆的长篇小说,作家在历史记忆构建的过程中,运用隐喻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将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集合起来。“拧发条鸟”象征了历史记忆的回溯,“猫”暗示了个体记忆缺失与记忆复位的过程,“井底之水”的隐喻表现了记忆的失而复得,“痣”隐喻了记忆的代际间传递与疗愈。作者通过隐喻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展现了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5.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语义成分和语义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研究句子的语义句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章以汉语动词谓语句为分析对象,界定了句子的语义成分,按所界定的语义成分对动词谓语句的语义结构进行了归类,并指出了语义句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状的创作目的受礼仪制度、文化心理、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请谥在唐代行状中占主导地位,为乞墓志碑表而撰写的行状在宋代最为流行。宋代普通文人借助他人之文以传不朽的意识更自觉,对行状与碑志之间的依存关系更明确,进入史书的愿望更强烈,这些都构成了唐宋行状创作目的变化的原因。创作目的变迁导致以行述名篇、世系书于文内、书写妻子子女的行状增多。元明清行状受宋代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杨军平 《职业》2008,(5):74
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降耗20%,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要把节能工作放在首位.我国在电力运行上存在很多的节能潜力,特别是电力变压器的节能潜力更多.全国每年在变压器上的电能损失达360亿千瓦时.因此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和技术改造是节约电能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带领学生进厂实习的有力时机,对中通客车公司的电力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从设备更新、改变工艺手段等方面,对公司电力运行系统提出改进意见,使公司从根本上降低电力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现存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历来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张载行实和思想的最可靠资料之一。然而,该《行状》存在诸多待考问题。通过对其中六处记述考察探究,可以发现和推断:该《行状》约写于元丰二年(1079),其内容中所载"嘉祐初"当为"嘉祐元年","方未第时"应指"皇祐五年八月至至和二年六月间",张载"卒于馆舍"实因长期的"慢性肺病"所致,"十有二月乙亥"与"元丰元年八月"在传抄的过程中存在讹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村上眷树的《奇鸟行状录》中,内在地潜藏着一个在代际间传承战争记忆的叙事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战争亲历者通过追忆确认了自己必须或不得不把历史记忆传达给后代的责任,而企图悬置“历史”的战后第一代在成长历程中,发现“自我”与“过去”难以割裂,战后第二代则为摆脱历史精神创伤更为自觉地重构历史。这种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相互指涉,既透射出战争记忆在当代日本自我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呈现了民族与战争历史情感记忆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宋史·曹彬传》是记载曹彬事迹和宋初战争的重要史料,然疏误之处甚多。本文利用曹彬行状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中有关宋初史料,对其进行了初步疏理,纠正了若干错误记载,并指出了一些歧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