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中国媒体已裂变为最多元化的行业之一。记者不再是干部笔者某日碰到一位企业报编辑,说他最近升了科级,这话差点没让人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些稀土元素的发现、分离、提纯的前后经历过程及它们的命名、性质特点的介绍,可加深人们对稀土元素的认识,且对稀土元素的研究及利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儿发迹,老两口分外惬意 张晓迎1975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为了供她读书,父亲张雪胜和母亲丁岚把生活降到了最低标准。乖巧柔顺的张晓迎暗暗发誓,将来自己成才后,一定报答恩重如山的父母。  相似文献   
4.
网络恶搞:青少年集体狂欢的新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的风浪甚嚣尘上,它已成为青少年疯狂追捧的对象.本文以大众传播学、网络心理学、哲学、文化社会学、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深刻阐述当代青少年热衷追捧网络恶搞的原因,辩证思考网络恶搞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指出减少与控制网络恶搞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需要青少年自身与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媒介的强势渗透下,文学场的自主性原则遭到沉重打击,文学场的裂变难以避免,重建媒介时代的文学场,应该将文学场视为一个以媒介为中心的开放场域。媒介时代的文学研究需要突破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封闭的文学理论开放,加强对大众媒介语境下文学经验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利用媒介,利用文学,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质量,这正是重建媒介时代文学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生命历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整体轨迹,富含着复杂的心灵密码.舍弃中小城镇而选择大城市,摒弃传统城镇而选择现代都市,可谓鲁迅城市之行中的内在逻辑,其心态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鲁迅的城乡之途实质上是一条生命跋涉和文化选择之路.鲁迅恰以走向城市为契机,以“新颢气”的现代文化精神为指针,永恒不懈地选择、探索,从而克服“脑力顿锢”的委顿心态,摒弃“村人”、“木偶人”、“人如机器”的角色,寻求“活”的生命状态,蜕变为现代社会充满“活”力的“捣乱”者,实现思想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散文的源与流是现代散文研究界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分歧颇大的问题。它首先要认定“什么是散文”。在论证了这一大前提之后,本文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真正源头是古代文学中的“骚”与“赋”,而五四以来外国文学的介入又为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为历史如此源远流长,现代散文才可能在问世之初即表现出迥异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信息流在品牌价值积累和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引起国内外企业的高度重视。作者从名牌产品营销的视角 ,通过对“三元流”分析 ,提出在未来名牌产品竞争和发展的资源集合中用户信息将成为企业聚集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的中枢导向性资源的观点 ,并分析了用户信息效果及其裂变效应 ,对利用用户信息发展名牌产品进行了理论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士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形象 ,我们能够深刻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裂变。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长篇新著《带灯》聚焦于“乡村病”的书写.一是基于小说结构的“出走——外来”模式,阐释其视角陌生化与间距化的审美效果;二是通过带灯书信体的心灵独白,离析出农村基层问题的驳杂性与其性格组合的矛盾性;三是经由带灯“夜游症”意象分析,解构理想者的精神苦役与政治话语的游离;四是坐实在文本的叙事策略上,剥离出叙事交流的断裂性与实效性,内中探究作者叙事声音的罅隙性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