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献源流梳理来看,穀梁子"受经于子夏"说有很明显的"历史的层累"迹象;从《穀梁传》的解经方式上看,以"受经于子夏"为基础难以解释穀梁子以事解经的基础逻辑;从《穀梁传》对待孔子的态度看,书中对孔子的态度和对尸子、沈子等人的态度并无明显区别,书中提到孔子只是作为材料出现,并无特殊的尊崇意味,引用孔子的言论只是为了增加论证的力度。因此,穀梁子"受经于子夏"之说并不可信,《穀梁传》应该是穀梁子解读《春秋》的一家之言,与子夏授经无关。  相似文献   
2.
常新 《船山学刊》2019,(6):82-87
明初学术略承元旧,四书五经皆主古注疏及宋儒,永乐时期所修《五经四书大全》成为明王朝经学的定则,科举也以此为据。顾炎武批评经学这一转型,认为"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张载开创的关学一直具有重视四书五经的传统,《关学编》所载明代关学学者,绝大多数以经学名世。三原学派的开创者王恕、王承裕及后继者马理、韩邦奇皆有经学著作传世,他们解经不盲从,主张以心证经、以心考经,对传统解经方式时有质疑与批判。这种解经方式打破明代泥古的解经传统,具有鲜明的关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来华,促进了近代中西文明的第一次深入接触。其中一些传教士将西方神秘主义思想以及《圣经》阐释中的索隐传统与中国古代文献材料结合起来,于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索隐派。本文通过对索隐派文献的分析、解读,初步总结出索隐派对中国典籍滥用的四种方法,即偷换概念、以实代虚、将共性解释为特性、对引书的有意取舍,进而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角度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经典的理解与解释上,朱熹一向主张采用“揆以常情”的方法,以求理解与解释的最终结果合情合理,能最大限度地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有效性。就其经典解释实践看。朱熹在理解和解释经典文本的各种意义时,也总是自觉地把相关问题置于普遍人性的层面上予以考量,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理解与对人之常情的揆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传”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包含解经与叙事两种不同形态。究其本义,“传”字原与邮驿相关,至春秋战国之交时,方引申出古书统称之义。此后直至西汉初,“传”进一步用来指解经之作。与此同时,司马迁将《史记》中专写各色人物的那一部分命名为“列传”,后班固《汉书》承之而为“传”,使得“传”这种文体概念的所指有了新的扩展。此后,这种叙事形态的“传”日渐兴盛并呈多样化趋势,而解经形态的“传”逐渐式微,并分解成了多种注书体例。  相似文献   
6.
《公羊传》解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本是鲁国史官原始记录的档案汇编 ,是纯粹史书。专门解说《春秋》的《公羊传》 ,却基本上不解其所载史事 ,而是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节外生枝、无中生有、任意曲解等方法 ,阐释出种种所谓《春秋》之义。《公羊传》所说《春秋》之义 ,在政治理论建设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就其解说《春秋》本文的学术意义而言 ,则几乎一无可取。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正纬>并不是<宗经>的附属篇目,而是具有独立的文论意义.该篇的内容主要是辨析"经"与"纬"的关系,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上天图谶--儒家经典--后世纬书各自的地位.在纬书中,刘勰以上天示瑞的图篆为五经的源头,以后人的解经之纬为文学的辅翼,依此来确立<正纬>篇的论文主旨,在篇中对纬书的性质和功用作了正解.  相似文献   
8.
陈良中 《兰州学刊》2007,(4):158-160,184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经宋儒发挥,成为了儒家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至朱子而集其大成.这一理论是传统经典阐释的典型范例,揭示了经典经由儒者的重新阐释获得新鲜血液而进入现实思想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礼>学研究史上,<仪札集释>是一部重要的纂集体著作.该书在全文据录郑玄<仪礼注>的同时,又增设"释曰"部分,或是对<仪礼>的某些经文加以阐释,或是对郑玄的某些注语加以笺识,突出反映了李如圭在<仪礼>研究方面的具体创见.通过对这些"释曰"解经类注语的剖析,可以发见,无论是在训释对象与内容方面,还是在礼经仪文节度的训释焦点方面,或是在先秦儒家典籍的语料引证方面,李氏<集释>都形成了自身独到的解经特色,在整个礼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若虚《尚书义粹》解经有鲜明特色,于章节之中每每分纲领条目,阐说铺陈敷衍,辞非体要。提倡义理解经,以探究《尚书》经世价值为宗旨。训诂方法上注重上下文内在联系,释辞义不以义界而往往排比事类为解,并于训诂中融入个人思想,反映出鲜明的宋学特色。王若虚经学方法与思想与宋儒展现为同一脉络,由此《尚书义粹》可以揭示宋金文化交流之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