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言谈礼仪作为"现代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要进行普通话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把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师生之间的交际语言,为提高学生的言谈礼仪与礼仪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模因论框架下,利用标记模式理论与语言顺应理论,对CSATTM进行了语用研究,以期为广大外语教师改善教师话语、营造更佳课堂气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英语语句“从旧到新”原则的内容和特点。同时讨论了there插入’、“主题变形”、“方位副词提前”和句子成分省略与这一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本文针对指示代词“那个”在汉语言环境的交谈中所具有的多种展示功能,结合该词在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并根据当下国人在社交沟通中呈现的用词和语法习惯,依据业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互动语言学方法和基于用法的语法观作为理论取向,利用真实的会话语料,反复推敲整理指示代词的一系列用法,探究各种句式中蕴含的逻辑和趣味性体现。探索适当运用代词句式让沟通更顺畅,合理减少“这个”“那个”等表达方式,以此达到高效沟通和清晰表达的目的。本文结合生活情境和语言模式,探讨了汉语指示词的使用规律。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带动全行业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推动我国文化领域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新民  陈静 《社区》2014,(30):40-41
初识龚奇书记,他戴一副圆眼镜,待人谦和,颇为斯文儒雅,26年中学历史老师的经历,让他言谈中透露着低调的热情,得知他是通过上海市闸北区“班长工程”被选调到社区当书记,并立下三年之约后,很多人觉得这样一个“书呆子”能当好书记吗?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著名学者巴赫金针对传统语言学对于认识人类交往活动的不足和局限,提出了“超语言学”理论。超语言学研究的是活生生的,作为言语交际的语言。言谈是超语言学中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巴赫金的言谈是在语言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巴赫金之所以重视言语的体裁特征,乃是关注言谈社会属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考察隐喻的使用,其说话人、言语意图以及语境三要素是认知顺应过程的必要条件,其中语境在隐喻使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的使用是在会话这一相互行为中,说话人为了传达交际意图使交际得以成功,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语言性语境相互顺应所采取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是跨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从具体语境、具体的言语交际实例入手,研究社会交际中言谈应对的语用策略,探讨如何避免语用失误,如何成功地进行言谈应对,可期为跨语用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郭洪伟 《现代交际》2013,(11):159-159
教师的外在形象在师生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师生交往的初始阶段,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决定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从衣着、表情、心态、言谈和举止方面下工夫,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隐喻话语是寓意言谈。从说话人角度,对日本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剧本对话中的隐喻言谈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文化关联性解读。说话人的隐喻寓意从微观上说是每个隐喻句子的具体用意,从宏观上则可将其具体归纳为本文所分析的六种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