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方人(悦读)》2020,(4):13-13
鲁迅:顺其自然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鲁迅与周海婴一起生活了7年,称其为“小红象”,因为周海婴刚生下来时皮肤红红的,所以叫“小红象”。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解释:“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这足以显示出父爱。  相似文献   
2.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3.
唐宝民 《老友》2012,(3):9-9
有一回,女作家萧红应邀到鲁迅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碟里.然后开始吃,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于是夹起一个来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这个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严厉地斥责海婴。见此情形,鲁迅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  相似文献   
4.
赴厦之因中有恋爱之情1926年9月1日夜,天下着雨,鲁迅在三弟的送别下,登上了“新宁”号客轮,第二天早晨7时,“新宁”轮拉响汽笛,缓缓离开上海码头,向厦门驶去。与此同时,许广平也从上海启程,乘“广大”号回广州。这对师生约定两年后在广州会面。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爱情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1,(20):20-21
1927年10月,29岁的许广平在上海与大她17岁的鲁迅结婚,从此结为终身伴侣。1929年1()月1日,两人的爱子出世,取名海婴。海婴的出生带给鲁迅极大的快乐,他和许广平经常陪海婴一起玩,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作为爱人,许广平带给鲁迅的爱,让鲁迅的生命充满欣喜,焕发光辉。爱情是鲁迅一向不敢涉及的,因为他有家室,那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那个女人,名叫朱安。  相似文献   
7.
鲁迅怜子     
民国文林 《可乐》2011,(6):52-53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他说:"我的出生是个意外。"许广平生产时,一度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问鲁迅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许广平母子出院回家后,夫妇二人准备给孩子洗澡。鲁迅特别小心。他将热水凉到他认为合适的温度,由许广平托着孩子,自己动手洗。两人都没有经验,水是温的,风一吹,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为经典作品加注,已成为经典流传过程中的常见方式.且不说郑玄遍注五经,泽被后世,单就<史记>而言,倘少了裴驷、司马贞、张守节等的三家注,宏富博大的历史就会少了许多味道;陈寿的<三国志>若缺了裴松之的注解,其价值则会大打折扣;朱熹的<四书集注>自宋元以来广为流传,注释自身也跻身经典之列,成为古代士子案头的必备书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乔生 《北京纪事》2013,(5):100-101
1926年1月13日上午,鲁迅参加女师大师生欢迎易寅村校长大会,会后合影。第一排左起第六人为鲁迅,第二排左起第三十六人为刘和珍,第三排左起第三十一人为许广平。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以象自喻,鲜为人知。 在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比如1925年5月鲁迅在北平写给在上海的许广平的第二封信(5月15日夜),署名的地方赫然画着一只高高举起鼻子的小象(《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三册》第105页)。而《两地书》在公开出版时,署名“EL”,就是Elephant(象)的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