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是一种言语交际艺术,往往意图深刻,需要受话者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努力去认知。"乖-消解"模式是一个常见的幽默制笑机制。幽默话语离不开语境与言语的蕴涵意义,因而可以利用指称、预设、合作与关联等语用学相关理论来解析,达到赏心悦目的言语成效。  相似文献   
2.
3.
"经"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所撰之书籍的通称,历代学者对"经"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五常说、专名说、通名说、文言说。刘勰本质上是一个儒生,他所宗的"经"是对汉人五常说的继承和发展。刘勰主张宗经的用意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滥"的空洞文风,以"经"义思想充入文章,营造一种辞采、风骨兼备的文学;此外,他宗经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前人和时人相比,刘勰的宗经思想更进一步,也更为合理。刘勰的宗经思想在当时不被人所重视,但却对后世的文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默的复杂性在于人们对幽默产生的原理存在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优越论、双关论、松弛论、乖论。前三者都有缺陷 ,而乖则被认为是一切幽默制笑之基础。本文主要根据帕尔玛的乖理论阐释幽默言语的制笑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中关于文本、意义、理解等问题的论证,“”是翻译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化”与“”实质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完全的“对等”只能是翻译中不可实现的理想,而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译则不可避免,甚至有时译者还会有意为之。不过,在肯定翻译是文学创作活动的基础上,译者发挥创作性也必须有一定限度,优秀的译者应该能够在尊重原作和自主创作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6.
文字的发展演变都存在变现象,水族文字也不例外。尤其是没有刻版规范传承的水族文字,变特点突出。水族文字变现象有:与汉字字形有联系的变,与汉字字音有联系的变,与汉字字义有联系的变,水族文字自身书写传承的变等。其变的主要原因是:随意性的异体书写导致变,素养差距性而导致传承中的变,神秘性的神本文化意识导致变,反叛性的反叛文化意识导致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过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当代中国也不可避免要经历这些变化。通过分析助人被现象的特点、社会原因和道德后果,试图揭示社会转型期间两种伦理体系的冲突及其对个体行动者的影响。文章将首先考察"做好事被"现象的主要特征。大多数人者都是那些本该获得同情和帮助的年长者。再将探讨"做好事被"现象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认为"做好事被"事件尽管少有发生,但它对社会信任、同情和道德互惠原则造成了重创。最后探究导致这种令人恼火的行为产生的多种社会原因,也广泛讨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8.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0):48-48
正走南闯北游东逛西多了,就发现名人笔下的游览胜地与实际情况多有不同,有的是地点有异说,有的是细节有出入,有的是时间不吻合,有的是传说有变……苏东坡苏老夫子人家就是精明,发现自己游览的赤壁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迅速来个"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有差错,那是听别人说的,一个"人道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前年我去湖南岳阳,在岳阳楼后面,见到一座小乔墓,起先以为是一个同姓之人,听了解说员的解说,居然说那就是周瑜的妻子。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探讨了著名翻译学家钱钟书在其所著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所提出的“诱”、“”、“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对于中西异质性语言文化之间的互解互译具有的理论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文莫"二字为千古疑词.或以"文不"、"侔莫"释之,或以"疑辞"释之,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莫"字当为"其"字之,"文莫吾犹人也",即"文,则吾犹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