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时,她曾和赵丽蓉同台搭戏,出演《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评剧作品,是著名的评剧演员。上了年纪后,她在荧幕上塑造了众多小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被誉为“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妈妈专业户”、“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等。  相似文献   
2.
高闯:动情演绎任长霞 2004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高闯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了任长霞的事迹.感动的泪水激发了她的创作激情,"试演"任长霞的想法就此深植在这位评剧艺术家的心底.没过几天,剧团团长刘胜利提出了<长霞>剧目的表演构思,高闯暗自庆幸和团长的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3.
戏曲改革是解放初中央政府发动的对戏曲艺术全方位改革的大举措,从剧目的创作、表演及演员的社会地位的提升都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使戏曲艺术绽放出新的活力和魅力。然而由于在改革的过程中,过于与政治相联系,脱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品味,导致戏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伴随着失误。在这场改革运动中,评剧由于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借助改革的力量向前迈进,因此,戏曲改革促使评剧艺术走向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麻雯 《北京纪事》2014,(5):44-49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相似文献   
5.
麻雯 《北京纪事》2013,(12):58-60
6岁时,戴月琴看到评剧电影《刘巧儿》。就深深地喜爱上了新凤霞。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她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新凤霞那样的评剧演员。时隔多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聊到此处不免一阵感慨:“月琴,祝福你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啊!”  相似文献   
6.
我儿时的岁月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们村紧邻北京东南郊著名的古河--萧太后河南岸。50年代,我们村的村民和所有的北京郊区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日里的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可言。不过到了春节,枯燥的生活便多了很多跳动的音符。村民不仅能穿新衣、享美食、放鞭炮,还能去看由村长组织排演的评剧。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剧种莲花落、评剧和二人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是在学习、借鉴了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吸收了大量曲调、剧目后发展成为评剧的;评剧的母体则是对口莲花落,是吸收了"蹦蹦"的音乐和剧目才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咪拉 《北京纪事》2009,(1):22-23
人物简介:谷文月,1945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固安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戏校。1980年,她领衔主演的《杨三姐告状》拍成了电影艺术片,谷文月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谷文月曾获得首届戏剧梅花奖、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4日,作为中国一级演员刘立明老师的大弟子、著名笑星潘长江,特意带领5个师弟、两个徒弟,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爹”过66岁大寿。“老爹生日快乐、师傅生日快乐、师爷生日快乐……”寿宴一开始,潘长江和师弟、徒弟们就跪下给恩师磕头。潘长江说:“我拜师24年了,24年前拜师的那一跪就注定了我们师徒一生的缘分,师傅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初识魏荣元 1976年,我还是个刚走出校门的17岁的毛头小伙子,来到密云县高岭公社农机修造厂当了一名工人。厂里的宿舍正在修建,我和几个新工人就住在村里孙大爷家的三间正房里。孙大爷老两口对人非常热情,尤其是对我这个离家20里地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