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471篇
劳动科学   7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9篇
理论方法论   244篇
综合类   3099篇
社会学   315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可实现“双赢”。“邻避冲突”的内涵与特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一词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O’Hare在1977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害怕核电站、垃圾处理站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反对设置这类公共设施,称之为“邻避设施”(李永展《邻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与计划》,1997年第1期)。而因这类设施引发的抗争就演变为“邻避冲突”、“邻避  相似文献   
2.
3.
司法鉴定概念混乱,不仅使当事人苦不堪言,也给法官判案带来了困难。为保证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等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江苏曾发生过一起姐妹间的硫酸毁容案件,围绕犯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经过了地、省、司法部三次鉴定,以及省司法精神病鉴定委员会组织外省专家进行复核鉴定。  相似文献   
4.
诉讼外救济虽不是行政救济的主要途径,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行政救济途径,是诉讼救济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有着诉讼救济所不能或难以涉足的功能。因此对于诉讼外救济途径应给予更多的重视。文章通过英法两个代表性国家的行政诉讼外救济手段之比较,进一步研究我国诉讼外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和证明过程中占有日益显著的地位。作为对新生事物的关注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种类归属及证据力等问题的研究在近年内也缓慢起步。因此 ,当前有必要从电子证据的收集与提取、资格与归属、认证与证明力各环节出发 ,对电子证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从而作出新的立法构想与安排 ,以弥补旧有制度的缺陷 ,并适应社会进步和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的功能是陪审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笔者首先剖析了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进而阐述陪审制度在两大法系中共有的功能 ;最后分别阐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陪审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观念背景下,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而不得不面对离婚的现实,这是极为平常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离婚案件的居高不下,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据保全是法院对证据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其证明力的一种制度,包括诉前证据保全与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并不完善,应当规定全面的证据保全制度,即对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应当加以规定;另外,还要完善证据保全的具体程序与规定证据保全申请错误的赔偿和诉讼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价值取向在于保障私权、制约公权和维护程序公正。在执法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以及我国的证据法传统和行政管理现实等相关因素,客观确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金钟 《天府新论》2008,(6):92-95
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在开庭审理前或审理过程中,按照法定的条件及程序,将各自掌握的,满足证据三性要求的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材料向对方展示,称为书证开示.我国由于缺乏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庭审中"证据突袭"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庭审效力和对证据认定的准确性.针对我国书证开示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确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明确书证开示的原则:不对等开示原则;全面开示、例外不开示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并明确书证开示的时间、范围,以及不开示的法律责任,建立不开示书证的救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