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2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603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51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968篇
理论方法论   615篇
综合类   9347篇
社会学   808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931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121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832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南宋词人辛稼轩一生渴望实现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可壮志难酬,时不我与,英雄的无尽哀愁叹息尽入其词中.但稼轩词并未终止于低迷徘徊的气韵与无奈消颓的沉吟,他面对无常的命运与有限的时光,最终选择坚守初心,白首相抗,在这挣扎起伏间为我们展现了深沉动人的坚守情怀和欲飞还敛的跌宕之姿.本文尝试从辛稼轩的几阕词中所共有的“白发”意象来分析词人在时光的压力下郁结交织的清愁,展现的对抗与超越的生命态度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动因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诗歌语言观与他诗论的整体思想是协调合拍的。他重视诗歌的音节,强调"一唱三叹之音",推崇诗歌音韵的抑扬顿挫的特点,反对押韵必有出处,反对和韵和俗韵,反对因韵害意,同时也批判了江西诗派"以文为诗"的倾向。在用字方面,他强调字眼,要求除俗句,用字不必拘来历,体现了他复古创新的诗艺追求。在句法方面,严羽继承前人的思想,要求参活句,重视诗的起结,要力避俗句和语病、语忌。在言意关系上,严羽要求言能达意,言意为一,在此基础上透彻脱洒,从而使诗歌获得空灵剔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从章公祖师佛像跨国追索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切入,分析佛像的法律性质,探讨涉案物权准据法的确定及适用问题。该案原告应由阳春村全体村民担任。涉案佛像属于文物,建议村民在荷兰法院提起原物返还之诉。受案法院应当适用物权冲突法确定准据法,即可能适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或荷兰法律。被告在购买时应当对涉案佛像来源产生合理怀疑,因此不构成“善意”;原告应尽可能搜集证据证明《荷兰民法典》规定的20年消灭时效因起诉而中断。依据《香港货品售卖条例》和中国内地物权法理论与实践,被告均不能取得系争佛像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一芹一脂"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脂砚斋在批语中用"一生惭恨"来评价曹雪芹,其中包含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对家族不幸命运的愤懑、对人生波折的体验,以及对自己身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心中块垒的痛苦。脂评中自述与曹雪芹的交往大概有两类:一是生活交往,二是文学交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近年来大型古籍整理成果《清代诗文集汇编》为考察依据,梳理出常州词派主要作家左辅、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谭献7家所创作的72篇题画散文作品。常州词派作为有清一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强调寄托的文人群体,题画散文作品成为他们抒发儒家理想、与论词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脉相承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9.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10.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不可缺一的条件。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任何语言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但不同语言在时空性特质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语言偏重于时间性表达,而有些则侧重于空间性表达。本文借用与汉语、英语的对比和比较,揭示祖鲁语侧重于时间性表达。首先,在祖鲁语中动词是构词和构句的基础和中心,动词性词根是基础,大量名词由动词派生而来,构句时各种语法意义均附着于动词,形成动词核心体。其次,时态是祖鲁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强制性。再次,祖鲁语中存在一类表示事件之间时间关系的助动词。这些语法特征都说明祖鲁语更侧重于时间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