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十八扯>类民谣在古今与全国有普遍性.是用"归谬法"来启蒙儿童从错误学习.又名<日白歌>."日"是"实"的谐音:实在、确实.借助此"日"字可以论证所谓词头定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江苏方言中广泛通行着一种"无X不X"结构的熟语,如无巧不巧、无远不远、无二不鬼等。通过方言比较可知,这一结构中的"无"、"不"为词头,无实义(个别特例除外),与普通话中的"无……不……"结构很不相同。江苏吴语区的一些"弗/无……弗/无……"结构中,"弗"、"无"也为词头。"无"、"不"、"弗"作词头是汉语中非常古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4.
5.
明嘉靖本《荔镜记》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南戏戏曲文本,是研究戏曲发展史与闽南方言的宝贵资料。对明嘉靖本《荔镜记》中词头和词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明嘉靖年间对《荔镜记》潮泉二部重刊过程中,必定是经过了慎重的选择,选定了某个本子作为蓝本,参照别的戏本进行重新勘定;当时潮泉两地的方言在个别字词,如"仔"的读音和使用上是一致的,而在一些字词如"阿"和"哑"的使用上则存在不同,对比现代方言不难看出其中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比较词头和词尾的用法,可见近代闽南语词汇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ts.2、k.3、p.1、.3是黎语中类似于词缀的前加成分。四者在构词中涉及各类词性,大多只表示一些抽象、概括的语素义或语法义,初步具有某种类化的作用。这些前加成分并不直接源于原始壮侗语,而是黎语独立发展的结果,但至今尚不成熟。在黎语中,四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连浊"是日语的一种特有的发音现象。从历时角度对"连浊"称呼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连浊实质上就是复合词中后部要素的词头无声辅音转变为有声辅音的语言现象,且除ハ行外,该辅音与有声辅音之间依据有无"声音"这一标志而形成"欠如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中讨论闽语词头“俺(安、畴)、尼、依、郎、妃”等的来源,提出“俺(安、畴)”就是表自称的“俺”,“尼、依”就是“儿”的一种读法,“儿”在古代也可用作自称。  相似文献   
9.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用吴方言写成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所有出现的“阿”的用法进行探讨及百分比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在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四种:作词头;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用于“阿×勿×”结构。从而得出结论,在本书中“阿”的用法主要为前两种:即作词头和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其中,“阿”作为词头有三种构词法;“阿”型疑问句有四种不同的疑问语气:询问、测度、征询和反诘,并对其中表示完全疑问语气的疑问句进行了语法意义的探讨。最后得出观点:“阿”型疑问句更多带有反复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有"字较为常用,因其位置不定,学者们对其词性的看法也颇有异议。本文结合了上古"有"字的用例,试图论述在上古时期"有"字专门以词头形式出现在古代国名、族名、朝代、姓氏等名称前的这种用法是一种特殊义项,即语法结构是以定语后置情况出现,名词的义项可训为"区域",且"域大为国,域小为囿",并对"有"字的这种"固定"结构进行语音和语法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