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4.
傅兰雅与中国近代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中国近代化学引进历程,英儒傅兰雅的简历和他对中国近代化学引进、传播、普及所作的贡献。略述在19世纪下半叶,傅兰雅和徐寿父子等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出近代化学专著以及参加创建格致书院、主编《格致汇编》、创办格致书室等有关化学方面的业绩,以及傅兰雅在华35年,热爱中国文化和传统、尊重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钻研中国语言文字和报答中国人民等方面的友好言行。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西学译著文献的翻译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译著活动主要由传教士与我国学者合作完成;翻译以“达意”为主要原则;文献编译融合中西,中方学者取舍标准视其能否经世致用;译笔风格多样,不乏佳作。  相似文献   
6.
顾奎相 《理论界》2009,(12):224-225
在我案头放着张士尊教授翻译的三本著作:杜格尔德·克里斯蒂著《奉天三十年》(1883—1913)、伊泽·英格利斯著《东北西医的传播者》和亚历山大·霍斯著《满洲》。这三本译著我多次翻阅过。每翻后的感受可叠加成一句话:此类译著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江南制造总局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曾译印了一批珍贵图书。田大里的《光学》便是其中一种,首次向国人系统介绍西方波动光学理论,开中国近代研究光学之先河。从《光学》的出版背景,体系结构、光学术语译法及其在我国近代科技史上的地位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严复译著采用申西文化比较的叙事方式,输入近代西学于晚清文化语境,在整体上开启了反对传统主义的先河.同时,从叙事层次、叙事风格和叙事內容三个视角科学辩证地对待西学,汲取有益于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思想和观念,改变了晚清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有力地回应了晚清知识分子内心焦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挑战,为建构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崭新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正义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174-178,189
学术著作翻译是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学术著作翻译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忠实原著,准确表达。以制度规范为保障,以学术道德为准绳,不断提高翻译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是避免劣质译著泛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译作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经典建构除了受到意识形态、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外,更是与译者、译评、译作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以回顾《简·爱》的经典建构为例,探讨译作在建构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价值:一言以蔽之,即译作把西方优秀文学作品成功的引介给了我国的广大读者,并在不同时期通过译者的不断复译,使这些经典作品延续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