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在汉魏文学诸体的传承中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他承前人而续作的文体有都邑赋、畋猎赋、述志或宣志赋、伎艺赋、设论、七体等。张衡的辞赋作品不仅有继承之功,在题材和体裁上也有创新。张衡的赋作明显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诗歌成就来看,张衡对“汉魏风骨”中“风”之方面的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2.
曲线箱梁桥实用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线箱梁桥目前还缺乏比较实用的设计方法.本文对曲线箱梁桥的现有设计方法作了研究,并推荐一种实用设计方法:采用空间梁单元,每个节点取六个自由度;等效梁格的模拟考虑了横向梁格附近有无横隔梁的情况.结果证明,这是一种简便、较精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标准,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态度,理解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一代有一代之思潮,刘向、刘歆、班固当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类辑"歌诗"与"赋"必定是胸有伦次,本文以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与《两都赋序》为基础,比次条理,管括机要,本根推原,再与先秦《诗经》风、雅、颂分类参互考寻,爬梳剔抉,远览深思,探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与"赋"分类之立意发想,最后证得班固《汉志·诗赋略》关于"歌诗"、"赋"之类分判准,并不在于传播方式之"歌"或"不歌而诵",也不在于"文艺形式"之铺陈、铺排、铺张扬厉或铺彩摛文,而是对于古圣王典制之追摹;"歌诗"远绍古圣王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之政治典制,是承继《诗经》"国风"编定之理念;"赋"远绍古圣王,公卿列士献诗讽谏以补察时政之典制,或美或刺,是承继《诗经》"雅""颂"编定之精神,此亦班固所以言"赋者,古诗之流也"之核心义涵。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是宋代伟大的诗家,其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黄庭坚将庾信作为"忧愁诗人"的典范,肯定庾信的"乡关之思",以之为"凌云健笔"文风质素,他常自比庾信,阐扬庾信"哀愁"精神;黄庭坚承传了庾信"抒写性灵"思想,在创作上主张"吟咏情性",通过书写净化苦闷心灵,释放人生怨愤,调和社会矛盾,做到"哀而不怨";黄庭坚自觉论析和实践庾信"诗法"技艺,将庾信诗赋定位为"不使句弱""不使语俗",肯定庾信诗赋"清新""气韵深稳""有趣",篇章"可为楷式",创作时不少字、语词、句式乃至意象、典实等均从庾信处继承和袭用,并在庾信诗文的基础上,通过"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式,变化生新。  相似文献   
5.
正用何种手段、方式、策略影响当代若干群落,主流加市场的无缝对接将直接左右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从汉朝昭君出塞,到盛唐李白吟月,及至宋、元、明、清,一首首激荡诗赋、悠扬词曲迄今于我们的眉睫、耳轮体味历史的久远和浩渺。2014年10月15日,中共十八大以来最为重要、隆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释出的众多信号在中国文艺界、舆论界反响如潮。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科举诗赋用韵大体遵守《切韵》"同用独用例",宋代则出现了专门用于科举的官修韵书,诗赋应试,限韵与定格等以之为权威功令。宋代韵书编纂与前代韵书的不同正在其功用程度有别,官修韵书也是宋代科举在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宋代先后使用《景德韵略》和《礼部韵略》两部官韵,都对后世韵书的编纂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的《诗赋(赞)》由于文本异文的存在,以及句法和取喻的的不循常规,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通过文字校勘、文理疏通,可以发现《诗赋(赞)》是一篇蕴含很深的诗学哲学文献,非诗诗和未为奇奇是富有老子哲学智慧的诗学命题,文中河浑沇清论诗人性情风格之大要基于上述诗学命题;邻女、鼠革、蚁聚三喻包含着对当时诗风的严厉批评;历诋自是、正反对比是《诗赋(赞)》的立论思路;《诗赋(赞)》与《二十四诗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学中的诗歌作品约有两千首左右 ,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敦煌诗人文士之作 ;二、敦煌释氏佛徒之作 ;三、敦煌民间诗歌 ;四、中原诗人佚存之作。敦煌文学中的赋体作品 ,今知共有 12篇 ,按其内容亦大致可分为四类 :赋写历史人物故事之作 ;抒发性灵、敷陈娱情之作 ;排比物象 ,铺采景致之作 ;序事述行、醒人劝世之作。本文分类对每篇 (题 )作品之内容和作者作了题注 ,既有宏观的概括 ,又有微观的考释  相似文献   
9.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2,(1):155-161
汉赋对“丽”的追求是文学自觉之先声。晋人倡情与丽结合,掀起文坛新潮。士族社会“及时行乐”之情与汉赋的娱乐功能相拍合,使南朝文学走向轻艳靡丽。于是汉赋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在士族社会精神气候下长足发展,并影响诸文体,是为“赋化”。而“诗化”则体现在“意象化”上,从外在的穷形毕貌走向内在的情景交融。正是文学的自觉促成了文体分工与诗赋之消长。  相似文献   
10.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清理了清代以来《汉志·诗赋略》分类研究最有影响的观点,从题材内容、形式体制、学术源流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诗赋略》分类义例出自汉代主流意识的诗学思想,前三种赋可视为风体之赋、雅体之赋、颁体之赋,杂赋一种,附录而已。这是因为赋为“古诗之流”,要“侧隐古诗之义”,因而取法孔子删诗正乐,使“《雅》《颁》各得其所。”这就是班固《两都赋序》论述“孝成之世”向、歆父子校理诗赋“稽之上古则如彼”,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