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3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23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237篇
人才学   15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93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7564篇
社会学   640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多数外语课堂大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外语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本文选取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二者与德语课堂的关系,进而推出二语习得理论与德语课堂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成绩平平,家长不满意,社会呼唤语文教学改革,语文界也披荆斩棘,探索创新之路。本文结合自己多年语文学习、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针对上世纪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提出的语文教育的理想模式,即由汉字教学入手,纵深探究相关词语、名段名篇,使学生打通语文学习的关节,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展开探讨,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3.
探究公示语言语行为以言成事的语用翻译策略,构思出言语行为的多元框架结构,展示语用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策略的动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工具,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可以满足网民特定的表达需求.特别是不同地域的方言词语,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表达了网民的多种情绪以及调侃的心理.针对网络用语中融入方言词语的现象,文章对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相关语料进行阐释,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具体分类以及生成条件,深入探讨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产生的现实影响,以期了解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规律.  相似文献   
5.
移动终端辅助零起点三语习得已成常态,但习得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增强三语习得者自我效能感的前提是母语思维模式的弱化和二语习得习惯的摆脱。输入习得效能通过降低习得者的情绪唤醒、增多个人成功经验由习得者自主促成,输出习得效能要依靠教师的言语鼓励和增设替代性经验设置。  相似文献   
6.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英语语法上重要的修饰方法和语言现象。本文从探讨英语委婉语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英语委婉语所包含的内容。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功用并就其基本特点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最后,针对委婉语的应用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委婉语,作为语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与一国的历史、习俗、思维模式、价值观、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合理、正确地使用委婉语,已经成为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从委婉语的内涵和功能入手,对中英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这三方面来探究中英委婉语区别的成因,将有利于避免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50-256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身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提高学习者汉语水平,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传统观念,走出"汉语难学论"的误区;二是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突破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局限;三是加强语言共时对比,避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