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古代文体系统建构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自然成为古代诗文的必要语境;自然语象是抒情表意的寄寓之所;自然成为古代文体的浪漫因子,并成为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语象作为呈现在语言之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因为语象的存在,才使得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成为可能。但语象的存在常被遮蔽,这需要某种方式让其呈现出来,文学中的描述和比喻手法就是语象得以生成的两种修辞艺术。这应当是我们探讨语言与图像关系问题的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语象叙事是对传统主体线性结构与时间叙事模式的反叛和颠覆,并为视觉书写和意象再现提供更为开阔、更加精准的空间视点。贾平凹的小说蕴含着明显、独特而复杂的语象叙事痕迹,其作品描绘的一幅幅连续性、生活化和语境化的乡土场景,以语赋形于现实的千姿百态,实现被"遮蔽"乡土空间的语象再现与叙事重构。作为当下乡土文学的旗帜型作家,贾平凹个性化的创作实践不仅是对乡土审美观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对空间记忆基点的深度寻找,更是对文学叙事转向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表意文字汉字在起源上是有别于西方表音文字的象形文字,说它是以象征义应该有着不容置疑的本源性依据。因此,构成汉诗的象形文字在转化变异为英语的表音文字时汉字本身的语形视象必然会被消形匿迹。此一点在译界尽管已有讨论,但笔者认为已有的讨论要么不够切近要害,要么小而化之。因此有必要换个新的角度加以审视.以期为译学多备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5.
拉什迪文学思维的特点,即"象"的思维。在《午夜之子》这部作品里,作家创造了非常特别的语象、物象、声象、味象、色象等众多的象,正是这些各别的象,造成了其文学特色,形成后殖民文学意象,表达出作家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春旻 《学术论坛》2007,(5):124-128
文本中并不存在已经完成的一成不变的文学意象,只存在可能生成文学意象的某些等待解读的话语节点。文学意象以语词及其所唤起的心理视象(即语象)为依托,以语象背后隐藏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密码为潜在视域,是在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的多向对话中被建构起来的具有超言越象特征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若干语象构成的语象链对意象的生成已有较明显的酝酿作用。整体的文本语境决定意象的独到意义。宏观的历史文化语境对意象生成的作用表现为能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整个文明史”。用某一语词命名,这是语言艺术中的任何形象都不能摆脱的宿命,只要能保证阐释的深度,意象名称的简单化与类型化就不会成为理解意象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巴恩斯在2015年出版的著作《另眼看艺术》中,使用了语象叙事手法对席里柯、雷东、马奈等17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文字再现,使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语象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及“语-图”之间的关系。其中,巴恩斯对席里柯的名画《梅杜萨之筏》的文字再现揭示了语象叙事在文学作品中肩负的言说功能和情感功能。一方面,语象叙事通过对艺术作品背景、创作过程等的文字书写,填补了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图像空白”;另一方面,语象叙事能够呈现被凝视客体所欲向观众展现的预期力量,增强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语-图”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互竞高下的对立关系,而是互文性的和谐共生、相生相克、不可分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意象新论     
意象的运动及其与题材的组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生成和变现.具体地说,最初是一些本体审美意象,沉淀于潜意识成为原象;然后变现为不同心理境相,走向客观对象或特定情境.运动中的意象在与题材组合过程中主要产生出两种形态:与自然景物结合构成抒情形态,与场景和事件结合构成叙事形态.如果把景物以及场景和事件称作语象,那么原象与语象的结合就应是艺术生成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image”和“意象”概念并不对等,其内涵处于语象与意象之间.在语象中,语言的中介不可抛,而意象必须“得意忘言”.作为符号的意象与语象,与语言符号处于跨层关系之中,两者区分源自符号化对象的质的差别,语象形成于语言的再度符号化,分为实体语象和转义语象,意象则形成于事物或情境在语言作用下的符号化过程.这既是西方诗与中国古典诗在成诗方法与诗歌美学上的差异,也是中国现代诗与古典诗的重要分野标志.中国古典意象理论中就已蕴含语象与意象之别,因受限于传统语言观,未能发展出语象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语言并非文学的全部,这一观念使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成为可能,而"语-图"关系则是其中的关键."一体"、"分体"与"合体"是语图关系的三大历史体态;与此相应,"以图言说"、"语图互仿"和"语图互文"是其各自的特点,其中包含并可能引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命题.特别是"语象"和"图像"的关系,作为语图之间的"统觉共享",当是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的平台.只有这些深入的学理分析,而不是止于情绪表达和表态,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困惑才有可能自然释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