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以“学会关怀他人”为核心,重视对师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构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从价值理性出发重构关怀型的德育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在“双主体”关系上的平等交往;引导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和教学中回归生活世界,创建关怀型互动情境;加强高校教师关怀能力建设,以师为范,为学生树立关怀榜样;寻求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实现高校师生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大学生轻生、自杀问题非常严重,给父母、学校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和伤害,尼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是培养有关心能力的人、构建关怀课堂的理念、树立一种无私的关爱行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在对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研究中存在缺陷和不足。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认可4个相互制约的过程。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其心声,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论,"面临越来越非人化的教育系统,诺丁斯强调教育的人性."关怀是一种关系,尊重是主体间性的特征,强调关怀道德教育应全方位地为人服务,使人在经济时代学会对已、对人、对物都指向真正幸福的生活哲学等等,都是这种理论的新颖之处.而阐发这种理论在当下教育中的意义,深入强调教育的人性,目的是期盼关怀(心)与爱能真正在我国教育的行为、过程、方法等各方面得到道德的重视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关怀理论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学者诺丁斯,影响力至今不断。关怀理论是一种以关系为中心的理论。在教育场域,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然存在关怀的单向化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双边关系,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当前,充分借鉴和运用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基于西方传统的关怀伦理思想,创立了关怀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为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该理论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诺丁斯在继承传统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心教育的新模式。本人主要以诺丁斯理论为依据,探讨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怎样转变观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开展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批判地继承阿伦特公共性思想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诺丁斯提出了公共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反对把公共关怀素养理解为个体完善的人格,也反对把公共关怀精神理解为一种宗教领域的善。归纳起来,诺丁斯公共性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宗教教育观、德育功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中。诺丁斯公共性教育理念具有主客统一的思想倾向和幸福分享的价值取向,前者能规范高校教育性质的定位行为,后者能指导公共知识的传承活动。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