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42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管理学   6414篇
劳动科学   351篇
民族学   1156篇
人才学   2121篇
人口学   402篇
丛书文集   9155篇
理论方法论   2719篇
综合类   25773篇
社会学   6517篇
统计学   794篇
  2024年   374篇
  2023年   1410篇
  2022年   1083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040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1001篇
  2016年   1275篇
  2015年   1743篇
  2014年   3584篇
  2013年   3284篇
  2012年   4017篇
  2011年   4393篇
  2010年   3843篇
  2009年   4081篇
  2008年   4556篇
  2007年   3070篇
  2006年   2605篇
  2005年   2471篇
  2004年   1868篇
  2003年   1661篇
  2002年   1455篇
  2001年   1340篇
  2000年   891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3.
工程教育认证是保障专业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手段,适应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工程师的要求。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基本标准。在工程教育环境下,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紧紧围绕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展开,不同考核方式不能脱离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该文总结了当前生物分离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体系,强调考核体系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降低主观性,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学生网上评教存在的问题,采用评教验证机制设置不合理评教的限制。对学生评教数据先剔除异常值,再分别对不同班级、不同课程和不同院系之间的学生评教数据进行修正与优化处理,得出最终的修正分值,降低了因班级、课程和院系的不同而导致的评教数据的差异性,使学生的网上评教能更准确有效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目前,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有关,也与课程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有关。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既要立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教学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教学方式由传授式向研讨式转变,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8.
2015年是金岳霖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此,清华大学哲学系特隆重举行金岳霖纪念会、第六届金岳霖学术奖颁奖会和金岳霖思想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哲学界的一次盛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课程组织管理不规范、教师队伍不稳定,以及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归属不清、整体把握缺失,以及课程话语失真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只有厘清课程归属、规范课程教材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开展立体化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形式与政策"教育,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