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概念:线索的清理20世纪初期,象征派统治着俄国文坛,传统学院派的文艺学更是一路奉行着折衷主义,方法驳杂,没有一块专属于诗学本身的净土;文学看起来什么都是,可以是文化史,可以是社会学,可以是历史学,却独独不是"文学"。巴赫金描述了这种不着调的状况:"多少年来,无论什么东西都可归之于文学史,从最深邃的哲学家,直到研究普希金是否吸烟,用什么工厂的烟草。"①一些年轻人不满于此,带着一篇篇"讨伐檄文",以战斗的姿态登上文坛,向以波捷勃  相似文献   
2.
日前,梅州市蕉岭县、梅县区和"全省诗教先进单位"。兴宁市申报"广东诗词之乡"已同时获梅州有着丰富的诗歌资源,梅县是批,成为广东省拥有最多"诗词之乡"国务院文化部正式授予的"山歌之乡"。的城市。蕉岭县人民小学、田家炳实验梅州自古诗才辈出,有"广东第一才子"小学和兴宁市田家炳中学同时被评为宋湘,掀起"诗界革命"的黄遵宪、丘  相似文献   
3.
论何其芳早期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早期的创作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旧诗词的双重影响.既有象征派的特色,又有传统诗词的风味.抒写着青春的寂寞或爱情的憧憬,在缥缈轻柔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如烟似梦的忧郁的调子.  相似文献   
4.
何其芳早期的创作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旧诗词的双重影响.既有象征派的特色,又有传统诗词的风味.抒写着青春的寂寞或爱情的憧憬,在缥缈轻柔的歌声里传达出一种如烟似梦的忧郁调子.  相似文献   
5.
象征诗派     
明治三十年代(1897~1906),上田敏的译诗集《海潮音》(1905)以及大正初年永井荷风的译诗集《珊瑚集》(1913),把法国的象征派诗歌引进日本诗坛。法国的象征派诗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感,不直接表现事实、感情和思想,感觉性的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诗人不追求单纯明朗,不要求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而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使读者有似懂非懂恍有所悟之感。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是波德莱尔,主将是马拉梅、兰波和魏尔兰等。蒲原有明(1867~1952)生于东京,八岁丧母,中学毕业后,在国民英学会学习英国文学。对新声社的译诗集《于母影》颇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的语言形式的现代新诗,自有其建立新的诗美本体的要求。20世纪80多年的新诗史,一言以蔽之,即在于更充分地寻找、展示诗的新的形与质,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新诗史的三个阶段,表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进程;而后半世纪的一些基本追求则像是对前半世纪的重复,这种重复表明新诗有其本体性要求。21世纪新诗发展的使命仍在于完成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7.
象征主义认为客观世界不是无生命的对象。它特别关注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融合。通感隐喻被象征派诗人发挥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为其语言风格的标志。象征主义对通感隐喻为何如此青睐?本文运用文学批评和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象征派诗歌中通感隐喻的认知机制、哲学基础及审美特征,阐释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象征派来说,波德莱尔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从美学观念到思维方法到表现技法,无不带有这种影响的印记.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在引进波德莱尔诗艺时表现出的某种程度的稚嫩,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引进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再创造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珍视的.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梦幻诗人",受其影响的中国象征派诗歌作品,也具有梦幻意味。本文就弗洛伊德的三个观点"创作就是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对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部分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试结合社会环境来探究诗人写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0.
论俄国象征派的批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转变之间的象征派,其批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们贬低现实生活,夸大艺术的作用,信守“美将拯救世界”的箴言。这种“纯艺术论”的美学现,表现为以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艺术拯救世界”的宗教化主张,和以勃留索夫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使命在于传导出“心灵的运动”的两种类型。他们把象征主义说成迄今文学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佳状态,过分夸大象征主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俄国象征派在创新艺术形式和磨厉与完善诗歌语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