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是继承和保护贝叶经文化和制作技艺较为完整的地区。贝叶经的制作要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其内容除了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还大量记载了傣族的社会历史、民情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老艺人、传承人消逝后,年轻一代的艺人难以担负起传承重任,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难、人才缺乏已成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位于喀什市北12公里、地处伯什克然木河及浩罕乡亚吾鲁克自然村南面的黄土台地上的一座唐代寺院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钱币和贝叶经等。其中有一件三耳陶罐,红陶质,颈肩部有三个拱形耳,耳上贴塑胡人头象。陶罐长颈鼓腹,从肩到腹部共有四层模压纹饰带。主纹饰带上有10个用连珠纹构成的圆圈,圈内各模压一个人物,人物造型有两种:一种是男子头像,男子侧脸,头戴宝冠,身穿圆领衫;另一种为一女子整身像,呈侧身跪姿,一手托高足杯,一手执胡瓶。头部有头光,佩戴耳环、项圈和手镯,身上的披帛迎风正舞。两种图案为一组,重复出现,共有五组,每一圆圈之间均用忍冬草纹间隔。  相似文献   
3.
普仓 《西藏研究》2022,(2):71-76
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中有一部分是箭头形字体贝叶写本,《福力本生经》就是其中重要一件。这件写本在以往有关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目录》中都被记载为《佛护造大诗颂》。根据文本内容和跋文情况分析,该文本正确标题为《福力本生经》,初步推断其为正量部教徒所传承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春水 《华人时刊》2009,(12):6-7
2009年11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总经理石汉基先生,在南京钟山宾馆3楼向江苏省五所著名寺庙捐赠了珍贵文物《贝叶经》。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珉,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王军,江苏省政府侨办主任韩健民,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刊》2014,5(5):2
西南民族大学综合文献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数字化馆 本馆是以民族文献研究中心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利用TBRC(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建设包括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傣族地区流传的<召树屯>故事是以印度题材为主要来源,巴利语贝叶经书、民间口传故事及"赞哈”演唱的手抄本为其传播载体,小乘佛教多次输入到傣族居住区,时间、空间的差异性及傣族固有文化的作用,是<召树屯>故事在傣族地区有9种不同版本传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8,24(1):185-189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11,(4):154-156
2011年6月1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梵文贝叶经写本研究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地区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等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副总干事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与会的12位学者作了发言,其中9位专家围绕着如何开展梵文贝叶经写本研究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金山江天禅寺、宝华山隆昌寺的《贝叶经》来自宋代,用巴利文写就,穿越千年之后,由香港汉荣书局的石汉基先生捐赠。记者有幸见到了收藏在宝华山隆昌寺的这部《贝叶经》,小师傅从内室中取出时,《贝叶经》周身缠着红色的绸布。当好几层的红绸布打开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一片片贝叶叠在一起,上下则用两块与贝叶一般大小的红漆木片将经文夹起来,用绳捆扎成册。据宝华山隆昌寺心平师傅介绍,平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梵文贝叶经为题,指出梵文贝叶经虽然原产于印度,但在印度几近绝迹,而在我国不仅得到妥善的保存,而且它的生命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续,现存于汉、藏文大藏经中由梵文贝叶经翻译过来的无数经典就是事实的证明。梵文贝叶经在我国流传不仅数量多、时间长、地域广,而且曾经有无数的汉藏两族佛教徒参与了梵文贝叶经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为梵文贝叶经的传播和保护作出重要的贡献,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所以中国才是梵文贝叶经真正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