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社会阶层结构变革:由贵贱到贫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中叶,一个新兴的阶层--富民阶层崛起.由此,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转型,由身份等级制向以财富为标准的贫富转化.富民作为"民"无权将佃农沦为自己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以契约形式利用佃农的劳动力.这样,在法律身份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成为主导.唐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对国家政策、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型.  相似文献   
2.
<无根令>影响颇大,作者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积淀于世俗生活深处的种种痼疾.根链和贵贱等级症影响着当下人的生存观念和思维模式.文本呈现着一种痛苦抉择与游曳不定的艺术状态和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3.
道家生态智慧与深层生态学之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物无贵贱"、"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不断被人类的道德深化所认同,这些具有明显生态维度的伦理思想,与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深层生态学所主张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整体观、尊重自然的生态平等观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高度契合.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伦理学的理论突破以及民众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生态文明型社会的构建中,我们要立足于今天的实践活动,尊重、珍视、挖掘并进一步整合道家生态伦理资源,确立新的生态伦理观,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生态美学理论传统,本文以当代生态美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自然无为、物无贵贱、以人合天。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理解历史时经常被运用的词汇,它是隐含着价值优劣判断的比较性概念.近几个世纪出现的种种文明观念,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价值前提,用庄子的话说,分别是自贵而相贱、贵贱不在己、物无贵贱.认为自己高贵、他者低贱的文明观念曾是各种文明体内曾经普遍存在的状况,其原因或目的不一而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一种偏见,已经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发端于欧洲启蒙运动、并经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与进化学说不断强化的进步观念,虽由欧洲人发明,但也得到了许多文明体的认同.如今,这种观念也日渐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人们开始寻求用新的价值观来审视人类文明,环境文明观念、后现代主义观念、宗教文明观念是比较突出的三种.这三种文明观念的共性是要抛弃优劣比较的价值判断,拾起被文明遗忘的他者,达到对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世界历史进程表明,人们创造历史时的行动,往往是受观念指导.因此,我们持何种文明观念,将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7.
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其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行政组织思想。他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控制思想、“贵贱有等”的行政组织等级思想、“尚贤使能”行政组织用人思想、“道德之威成乎安强”的行政组织用权思想。荀子的这些行政组织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组织管理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西周王朝确立的宗法制度中,"姓、氏"体现着人的血缘关系与贵贱身份,即"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此制度在春秋、战国之后被新兴的地主封建主义制度所取代。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意地混淆了姓、氏之别,既是尊重历史之变,更是对奴隶主贵族政权的否定。"名、字"(包括其他称谓)的使用则体现着人物的尊卑关系与作者的褒贬态度。《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的名、字、称谓的使用,准确地记录出了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身份,既体现着历史的本来面貌,更体现着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与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9.
无为、知止、贵生、爱物——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军  杨积祥 《学术界》2008,2(3):202-205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术理论,生态伦理学是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挖掘整理这些思想观点既可以扩展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思维空间和内容,又能够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崭新的思维视角和独特的理论资源,进而为当前的环保措施提供借鉴.本文从道家的平等主义生态价值观、整体主义生态自然观入手,分析道家物无贵贱、有机和谐的生态伦理原则,进而探讨道家思想中无为、知止、贵生、爱物的生态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周代 (包括西周和春秋时期 )交往之礼十分强调仪节。春秋时期已有礼、仪之辨 ,开始将礼之仪与礼区分开来 ,但从中我们亦可看出 ,仪是礼的外在表现 ,而礼正是仪的本质所在。本文即试图从交往礼仪的角度谈谈周人交往尚礼的观念。它指导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举止 ,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