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批评是重建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对某一时段或某一地域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的汇编与整理,则是重建的关键环节之一。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从"批评家的活动区域"入手,发现学者教授在文学批评中出场的总量不足,其深层原因与我们30年文学批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浮躁带来对研究材料的轻视,对研究对象不能长期"涵泳"其中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文学批评理论的创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海史的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上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果相当繁富。既有通论性的著作,更多专题性讨论,资料汇编、工具书也出了不少,从而在理论建设、方法创新方面皆有重要进展。其中,在对上海城市移民群体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旅沪苏北人、宁波人等移民群体研究较多,但是系统研究广东上海移民的著作尚付阙如。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国内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对接,二是国内学术研究强烈地开拓创新需求。经济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有其特定的内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其要素是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史料。其中史料是最重要的基础。史学研究长期基于对传世文献材料的理解和挖掘,新史料的收集、整理、运用,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任何史学成果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环节,因此,必须全方位地收集材料,以便通过文化资源的转化推进经济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尽管年鉴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占有一定的文化市场,而真正认识年鉴的人数与出版的年鉴总数并未成正比地不断上升,很多人对年鉴的本质、内涵、功能及一般特征的认识还存在盲区。  相似文献   
5.
荣斌 《天府新论》1996,(6):95-96
心血与才智的结晶──评《欧阳修资料汇编》荣斌作为我国文学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书局自五、六十年代起陆续出版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一直受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项古典文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每一种专题的资料汇编,都堪称该专题的...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陕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延安大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英年早逝,令所有关爱他的人痛心不已,更让见证了路遥成长的延安同仁们扼腕叹息。为了使路遥精神发扬光大,为了让路遥研究迈向更高的起点,在路遥逝世14周年之际,延安大学的同仁们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披沙拣金,从600多篇路遥研究的文章中精选出69篇代表性论文汇集成《路遥研究资料汇编》一书,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这部由路遥研究会、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策划,延安大学文学院马一夫、厚夫先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约70万字的选集,既是延安大学的同仁们对这位黄土地上辛勤…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著名西夏史学家韩荫晟先生的生平与他的《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资料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重要特征和价值所在。年鉴又是存史的资料书,这就对年鉴的资料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说,年鉴要用有价值的资料、高质量的资料,要用经过筛选确需载入史册的精华的资料,这是从资料汇编到史书的转变。这种转变最终决定年鉴甚至年鉴事业的命运。实现从资料汇编到史书转变的关键,是编辑对年鉴的加工与创造。  相似文献   
9.
十数年前,我初读《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1、2册),即心仪韩先生其学其人。后识先生之面,年节必登门贺岁,得亲聆先生讲述家境、身世。先生终生忧劳,晚年仍不免于清贫,遂养成坚毅的性格,故能40年精勤不懈,完成500万言巨帙———《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实为当今史学界罕有之壮举!是书堪为西夏史史料学奠基著作。我草成"四十寒暑甘寂寞,五百万言足千秋"一文,请先生审定,先生严肃指正文中缺误,并谈及时下学风不正,感慨系之。故而嘉许我以"知音"二字,我视为无上荣光。  相似文献   
10.
资料汇编式文话是文话的重要类型,此类文话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料,保存了很多散佚的珍贵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随着编撰思想的日趋成熟,资料汇编式文话又体现出作者一定的文论思想,反映出当时的文坛风尚,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明代高琦<文章一贯>与朱荃宰<文通>两部文话,在这两方面都有代表性,且各具特色,是申说此类文话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的优秀例证,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