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雨 《领导文萃》2006,(11):81-85
斯大林1953年死去,他死之后,受到冤屈要求平反的人与日俱增。1955年最后一天,苏共中央主席团(政治局)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大清洗的事情,负责人是波斯别洛夫。1956年2月初,这个委员会向中央主席团提交了长达70页的报告,指出炮制假案,对于党的干部进行折磨、拷打都是斯大林亲自批准的。赫鲁晓夫直截了当地问同僚,是否具有足够的勇气讲出真相?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1日的会上说斯大林是忠于社会主义的,但什么都是以野蛮的方式来处理。他把党毁了。他不是个马克思主义者。2月9日波斯别洛夫向中央主席团汇报,他列举了大量事实,触目惊心、骇人听…  相似文献   
2.
杨俊 《领导文萃》2012,(10):60-64
斯大林时代的谢皮洛夫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是一位只当了八个半月(1956年6月1日-1957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的苏联政治家。他是50年代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有过短暂的飞黄腾达,曾是苏共中央主席团(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意识形态工作。1957年苏共中央领导层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谢皮洛夫曾被开除党籍,发配外地,没收住房。谢皮洛夫1905年出生于阿什哈巴德,后来全家迁到了塔什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任何便宜。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中苏军事合作的失败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把这一军事合作的失败归因于国家主权问题,则显武断.本文认舷为,造成中苏军事合作失败及其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因素有二:第一,随着中国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中共领导人日益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由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导致了两国对国际政治现实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以及中国革命哲学核心地位的确立和苏联"三和"路线的推行.表现在实践中则是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分道扬镳.可以说.这些内在因素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主权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李华 《学术界》2012,(4):90-94,285
赫鲁晓夫阐述的共产主义,既有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伟大目标,也有分阶段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时间表.周尚文、有林等先生认为,赫鲁晓夫鼓吹的共产主义是“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此说不仅曲解了赫鲁晓夫相关话语的原意,而且把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观庸俗化、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22):12-14
1961年,苏联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核试爆,一颗58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将核武器的威慑力推到极致。试验过后,赫鲁晓夫说出了一句令西方胆战心惊的话:“我们还有当量更大的氢弹,不过我们不想进行试验,因为我们担心自家的窗户会被震飞。”  相似文献   
7.
蒋本良 《领导文萃》2012,(17):73-76
1964年3月,罗马尼亚领导人乔治乌·德治打着调停中苏公开论战的旗帜,派毛雷尔总理率代表团到中国来寻求支持和友谊。当时是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的齐奥塞斯库,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头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毛泽东对其作了既柔又刚的"教育"。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迎接客人。一一握手后,宾主交错落座。齐奥塞斯库似乎理所当然地坐在了毛泽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时期,越南并非苏联对外关注的重点。此时苏联的越南政策深受其对外战略和中苏关系发展的影响。中苏分裂发生以前,苏联的对越政策以期望越南民主共和国与其保持外交协调,通过和平统一南方。中苏关系恶化以后,加之越南战争的爆发,赫鲁晓夫对越南则采取了我们经常称之为"脱身"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上林 《领导文萃》2013,(6):41-46
赫鲁晓夫轻视肯尼迪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想法大概形成于1962年4月,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时赫鲁晓夫与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黑海边散步。马利诺夫斯基指着海那一边说,在土耳其有美国的一个导弹基地,从基地发射导弹可以在6-7分钟内消灭苏联南部的工业中心和海军基地,而苏联导弹要25分钟才能  相似文献   
10.
周礼 《可乐》2011,(6):3-M0002
一次,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苏联。会晤时,周总理对赫鲁晓夫推行修正主义提出严厉的批评。赫鲁晓夫失刻地说:“总理先生,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你却出身于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