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越轨理论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过去,我们在越轨行为研究方面常常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主体性,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过程性,简单认识青年角色过渡的单线性,片面认识青年角色过渡的和谐性,在和谐社会的创建时期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少年犯罪受到社会学学科的持续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阐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主要从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等理论视野出发,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路径进行了深刻的理论解读,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深入发展与规范前行提供学理支撑和研究准备。未来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阐释将朝着坚持理论自觉、理论整合、西方理论与本土理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影响与防治路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越轨行为和犯罪现象已成为中国当今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发生变化,青少年心理不够成熟,容易产生越轨行为。青少年犯罪的团伙化引起学者们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正确引导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由"文化堕距"导致的异质文化、灰色文化、代际文化冲突以及亚文化中的负文化,对我国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汲取传统文化精粹,统筹城乡教育,采取社会工作介入等相应文化调控措施,将有效预防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克 《社会工作》2009,(13):28-30
青年期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青年聋哑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极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影响社会化进程和正常的内化行为,容易引发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6.
领导越轨行为与人的其它行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而是取决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或因素。勒温指出:“人们可以说行为以及行为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状况,即B=f(P,E)。在这个公式中,个体P以及他所处的环境E必须被看成是两个彼此互相依赖的变量。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观念与文化对证券市场越轨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国人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及赌性、对金钱地位的观念变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模仿等方面存在着引发我国证券市场越轨现象的重要观念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少年越轨行为提出了几条预防及矫治的方法,以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空间的特点、网络行为、网络伦理、网络经济的价值理论的研究是信息时代社会科学的制高点.根据实证调查数据,对虚拟社区的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其控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少年处于亚文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双重影响之下,网络的强势入侵加速了农村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原有的媒介强控制体系开始弱化,乡村治理面临着重大调适。然而,社会化网络下的自由幻想,并不能掩盖大量出现的农村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且其猎色、暴力、谣言远比城市青少年严重,危害也更大。在农村这样一个具有独特关系结构与文化心理的环境中,网络越轨行为不但是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障碍,而且对乡村治理埋下了隐患。网络越轨行为的解决,既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也需要家庭、学校、媒介等社会化机构的配合,特别是对于农村青少年,柔性治网、以情动人是化解其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