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治理是通过国家、社会、乡村等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乡村社会动态调控和管理的过程,具有参与主体多元、管理方式民主、运行过程公开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共经历了四个各具特色的阶段。新时代的新阶段,这一地区在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可提出若干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在新阶段推进该地区乃至全国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都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把本真教育看作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合的敞亮对话交往.由此,雅斯贝尔斯本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共同的理念信仰与价值追求的"教育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呈现出了本真教育的三重内涵,即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实践中形成身心敞放的共同体、在精神交往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探寻真理的公共领域、在持续性的对话过程中走向整全性教育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命联合体.可见,雅斯贝尔斯的本真教育并不仅限于师生之间的教学和求知活动,更是走向生命共同体的实践途径.就此而言,雅斯贝尔斯的本真教育既为新时代的教育探索指明了一种可能的实践路向,也从教育的角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本质体现,共享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新时代共享发展注重人民主体性、交往公平性以及发展主客体间的辩证统一性。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发展阶段与共享层次的相生相长、权利公平与义务共担的辩证统一、人与物的和谐共融三方面的创新进路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新发展格局下,应从效率到公平改善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能力与境遇;从私利到公利提升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性与效度;从现实到未来建立代际渐进共富的发展理念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屈茂辉  张媞 《河北学刊》2022,(5):204-211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是宅基地发展权的赋予和配置。当前,《民法典》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仅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无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发展权能。法律缺位以及农户以非正式制度方式对于宅基地发展权的事实上的享有,导致政府、集体、农户在宅基地发展权上的争端始终不断。未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和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部分发展权,并通过债权或物权方式赋予社会主体一定的发展权,进而形成由集体、农户和社会等多主体共享宅基地发展权的局面。《民法典》或《土地管理法》应当以正式制度的方式承认宅基地发展权,并规定享有主体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从人性视角出发,指明了法治可欲的四种路向:在需要层面,需要的互异冲突使法律可欲;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和社会信用的缺场,使法律获得历史出场;在道德的软约束面前,法律成为最佳选择;超越人治,法治可欲.法治可欲的同时又具有限度,这是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的矛盾,理性需要和非理性需要的矛盾,是人性自身矛盾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诸问题理解中的总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对人的问题的诠释中,形成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两种不同的解释路向:前者将劳动理解为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先验基础和哲学范畴,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还原为关于人的哲学;后者则将劳动理解为政治经济学概念,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历史科学范畴,最终将人的问题化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9.
陈孚诗歌论     
陈孚在有元一代时见高节,为人称颂,在山水诗、咏史诗等领域各有所成.陈孚诗歌意趣丰富,天趣自成,呈现出一种回归唐风的美学努力,展示了元代诗坛的变革路向.但是,陈孚及其诗歌创作长期以来为文学史家所遗忘,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