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 《现代妇女》2008,(5):16-18
7年的善举 1995年,蔚迪到安徽肖县的一所中学实习,任初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班上的一名品学兼优的贫困住校生引起了他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种轮回,周而复始的延续;情感是一种轮回,悲欢离合的虚验;时尚是一种轮回,久远年代的拷贝;纸包装也是一种轮回,环保节能的捍卫!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可见包装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出门购货,归来时手中总会提着几个塑料袋.但由于不能被再利用而造成很大的麻烦,入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用光敏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基本轮回选择方案和综合轮回选择方案。基本轮回选择方案是以一个光敏核不育材料为母本与多个亲本组配构成轮回选择的综合群体,而其后按常规轮回选择法进行育种的方案。综合轮回选择方案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作为母体与多个亲本组配,在 F_2代群体中不同质源的优良植株相互交配构成综合群体,其后按基本方案进行的轮回选择。  相似文献   
4.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源于西藏本土,公元7世纪,佛教最早从中国汉地和印度传人藏族地区。在佛教传人以前,藏地盛行原始本教信仰。佛教传人后与本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传说修建大昭寺时,“昼日所筑,入夜悉为魔鬼摧毁,不见余痕”,其实则为被激怒了的本教巫师及其信徒们所毁。而两教在互相斗争中也  相似文献   
6.
班玛更珠 《中国藏学》2024,(1):22-31+209-210
佛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从吐蕃时期王室主导推动到分裂割据时期自主以教派形式走向民间,佛教在西藏最初阶段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也探索出了实现中国化的主要方向、基本路径、转化标准和推动方式。元代以来,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辖,这一历史新阶段的开启也宣告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出现了中央王朝这个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均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在三代中央王朝的引导和推动下,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不但积极、主动地尊奉中央王朝、亲近内地文化,而且在教派传承、教义教理、管理制度、文化交流、学经教育、寺庙经济等方面都有了不断适应本土特性的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在历代中央王朝的庇荫下,藏传佛教加快对外传播,不再局限于涉藏地区、藏语、藏文和藏族,从而成为根植中华大地、多民族共享的文化,实现了藏传佛教更进一步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中涉及前世与转世的篇目甚多,尤其是《石点头》与《西湖二集》中有关韦皋、韩滉的两篇。"前世""转世"增加了小说的叙事长度和人物身世的奇异性,为其思想及命运的转变提供了潜在支撑,为"儿女情"中的"英雄气"书写作好了铺垫。更有价值的是,小说借转世的框架,表达了人们对类似人才的呼唤以及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8.
轮回父女情     
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了。我去省城出差,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在冰箱里准备菜,上了火车给他找电话,叮嘱他这两天去超市买菜,不想做就在楼下的那家“怡然居”凑合一下。  相似文献   
9.
刘一南 《中国藏学》2016,(2):195-200
19世纪末的英国学者劳伦斯·瓦德尔在《西藏佛教或喇嘛教》一书中,从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视角出发来看待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认为活佛转世思想是少数藏传佛教领袖出于维护统治需要而在"似是而非的佛教原理"基础上编造出来的虚假理论,与佛教正统思想大异其趣。他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多方面误读,既体现了他在佛教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更凸显了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怀有的妄自尊大态度和宗教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0.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唯识学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荣格的意识阈下的心理内容属无意识的定义,唯识学的第七识、第八识和种子,以及处于率尔心、寻求心状态的前六识,都属无意识范畴.荣格的无意识的心理内容与意识大都无关,无意识常成为非正常人格的根源;唯识学的意识就是种子的现行,而第七识与第八识中的二执种子,决定了众生的有漏性和凡夫性.两种理论差异的根源在于:荣格心理学是心理实在论,认为神话和宗教都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具有无意识的原型;唯识学则认为轮回和解脱都具有实在性,解脱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从唯识学立场看,荣格心理学的理论是假设性的,其原型和自性等范畴都属假设,并不成熟完备其治疗非正常人格的实用目标虽有相当价值,但其自性实现的超越性目标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