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而言,离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近点关系会好些,可也得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记着念叨着,等真见着了,却怎么瞅怎么别扭。比如西汉的贾谊,那是要文才有文才,要见识有见识,上中下三篇《过秦论》,把他死后几十年的政治军事形势发展,分析得是要多透彻有多透彻,汉文帝是整天贾谊长贾谊短,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念叨。可说来也怪,这贾谊每次被召见都没好事,官不但没怎么升,还越当越窝囊,好不容易混了个夜间小客厅私人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例,中肯地探讨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贾谊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法术诈力,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是必要的。但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应该改弦更张,施仁心,行仁政、德政,以仁义为本。秦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取得政权以后,仍然以法术诈力为统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国策,不懂得"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贾谊建议汉文帝要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仁义"治国。他的思想不仅对汉文帝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汪高鑫 《学术界》2001,(5):230-236
作为汉初积极入世的思想家和史学家,贾谊非常重视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考察.他通过对秦朝历史的考察,认为秦兴于法治耕战,亡于仁心不施,而得出"攻守之势异"的结论;他认为"民无不为本",统治者要仁爱民众,力行仁政;他基于对社会秩序与国家兴亡之关系的考察,而提出以礼治国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相似文献   
5.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5,(1):32-33
<正>远了挂心,近了糟心一般而言,离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近点关系会好些,可也得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记着念叨着,等真见着了,却怎么瞅怎么别扭。比如西汉的贾谊,那是要文才有文才、要见识有见识,上中下三篇《过秦论》,把他死后几十年的政治军事形势发展,分析得是要多透彻有多透彻。汉文帝是整天贾谊长贾谊短,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念叨。可说来也怪,  相似文献   
6.
李梅 《中华魂》2014,(12):39-39
正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3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有不少媒体在报道王立军和薄谷开来案件时,都用了"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和"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等字眼,这里的"伏法"应为"服法",因为王立军和薄谷开来并没有判死刑,更没有执行死刑,他们只是服从法律  相似文献   
7.
贾谊的一篇《过秦论》,给秦帝国贴上了暴政的道德标签两千余年。 公元前210年的那个冬天,秦始皇——也就是当年的秦王政,在第四次东巡的路上,带着些许遗憾与世长辞。令他至死都耿耿于怀的是东郡(今河南省濮阳西南)那石头上的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确,一语成谶。在秦始皇逝世的三年后。雄霸四海的秦帝国轰然坍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贾谊的《过秦论》和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加以比照,阐明了二者在写作背景、撰述目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及语言特色上的异同,指出了其间的传承关系,并断言欧阳修之作堪称一篇名副其实的“过唐论”。  相似文献   
9.
贾谊活跃于汉文帝执政时期,是古今公认的奇才。他的辞赋文章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过秦论》影响尤大。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主张也多有独到之处,汉文帝爱其才,却少用其言。即使如此,他仍像西腊神话中的弗弗西斯一样,反复向目标冲刺,次次不果而终。在《资治通鉴》记叙的人物中,类似贾谊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构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被系统阐释却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从理论的建构和接受上讲,中国是落后了。但理论的落后不等于实践的迟缓,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早已开始,只不过,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独具特色罢了。以贾谊《过秦论》的经典化进程为线索,以政治家、文学家、怀才不遇士人三维为视角,研究接受美学在中国的意义,即可解答"何谓中国式的接受美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