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70篇
社会学   153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用秦油二号作高产栽培,以亩产275.8公斤创立地区亩产纪录,并领省农业丰收小面积高产奖。高产田面积2.16亩,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田。在 9月10日播种,10月15—17日移栽,规格6.5×10.4寸,每穴单株,亩植基本苗8876苗,3月10日初花,4月13日终花,5月18日收割,主茎叶令40片。  相似文献   
2.
周振林 《决策》2005,(5):50-51
有的领导者一谈到吸引人才,就立刻想到一些所谓的“重奖”措施:给多少万的年薪,奖励什么样的住房,配备什么样的轿车,等等。在本质上这还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其实,人才更看重的往往是发挥才能的条件和机会,物质上的需要则在其次。  相似文献   
3.
4.
秦郡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本文从已故谭其骧先生的秦四十六郡说入手(1982年谭又修正为泰四十八郡,除去所含《汉书,地理志》的泰三十六郡,谭氏新考出的实为十二郡),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对谭氏新考出的十二郡逐一加以分辨.笔者肯定其中的黔中、闽中、东海三郡,见诸《史记》,为秦郡无疑,余下的广阳、陈郡、胶东、济北、常山、河内、衡山、鄣郡、庐江等九郡,概非秦郡。泰一代置郡的总数应是《汉书·地理志》所标注之三十六郡,加上黔中、闽中、东海三郡,共三十九郡.然而,不可谓秦的郡制为三十九,泰一代郡制应如《史记》和《汉书》所言,是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红薯茎叶以其显著的保健食疗作用而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食客所青睐。“美过蕹”是从农家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一个菜用特色红薯良种,其茎、梗近白色而较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劳边使者过界中费》简册为依据,结合文献与其他汉简的有关记载,对王莽末年河西地区的盐价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王莽末年,河西地区的盐价以每石200钱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07,(12):60-61
<正>姐姐从医学院回家度假,妹妹向姐姐询问了一些乳房保健的问题,姐姐不仅有问必答,而且还详细地讲述了许多医学道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较为详细的资料考证了《过山榜》的内容、发放时间、发放者、发放原因等问题,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之名正式出现且地位不断上升,儒家被排斥出秦王朝的文化领导地位。秦朝初期的“学古师今”一变而为“非古师今”,秦王朝文化环境就此恶化,石刻文本的书写内容与士人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动摇了嬴秦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虽然秦国及后来实现统一之后的秦王朝执政者自诩"秦德",然敌对政治势力多以"秦暴"指斥其军事强势与行政风格.对于秦实现统一的战争攻势,"秦暴"也是失败者历史感觉和文化情绪的记忆.基于对秦王朝政治节奏与政治倾向的反感,后来的政论与史论有持续长久的"秦暴"批判.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秦暴"舆论的分析,可以从另一角度考察遭遇败军灭国者的心理,有益于全方位认识秦统一这一历史变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