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词和宫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词和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关系密切的两个专题,不应混淆。宫怨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汉诗;而宫词却始于唐人顾况,集成于王建。宫词出现在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唐代后宫庞大,宫女制度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唐代政治开明,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宫生活题材,是唐诗受众的一大看点。宫词与宫怨的主要区别:宫怨多用古体,而宫词倾向于七绝;宫怨多为单篇,而宫词多为组诗;宫怨主情景,宫词多叙事;宫怨多含蓄,宫词多白描。  相似文献   
2.
宋宁宗杨皇后不仅能书会诗,更是富有权谋的政治家,参与了矫诏废皇子竑、援立理宗、诛杀韩侂胄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而其生平颇为神秘,就是名字,也有"杨娃"、"杨妹子"别名之争议。本文通过明人毛晋编撰《二家宫词》收录的杨皇后作品,考证收录之人当是号为"泗水潜夫"的周密而非刘克庄,而"杨娃"、"杨妹子"实为杨皇后本人,并非明人误认为的杨皇后之妹。诗史互证,审视杨皇后之生平及其艺术作品,对研究南宋政治生涯、心态变迁、文人雅集方式、文坛画界的艺术审美追求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唐时期的诗人王建创作的《宫词百首》继承了以往宫怨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沿袭了七绝组诗的诗歌形式,在内容更具时代性和趣味性,使宫廷诗在当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被誉为宫词之祖。而他笔下的宫女也让人耳目一新,一改古代宫女在人们心中保守拘束以及被锁深宫的普遍的怨妇形象。她们虽然身不由己,越不过高高的城墙,逃不出深深地宫苑,每天被迫面对宫中的尔虞我诈,但依旧真实灵动地生活着,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热爱生活又积极向上,绝不是天天翘首以盼,等待别人赋予她们人生的意义,在泪水和怨恨中虚度青春。本文通过《宫词百首》中的体育和竞技活动、装扮和生活艺术以及心理活动等宫女的日常生活阐述诗中所描绘的中唐宫女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的宫词作者大多兼具诗人与词人的双重身份,所以这一时期的词作,在题材取向、审美风尚等方面,和宫词有很大的相似性.五代文人词继承了这一传统,宫词的富贵气形成了花间派冶艳的词风.宋初词则因继承发展了宫词的华美意象而奠定了伤感的创作基调.宫词对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育红 《唐都学刊》2007,23(3):15-19
以宫词为题的诗是宫词的研究对象,如何对待那些数量可观的无宫词之名、却有宫词之实的诗,关键在于宫词含义的理解。通过梳理历代宫词之渊源流变,考察出宫词是以妃嫔宫女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此为核心含义宫词,其中包括宫中行乐词与宫怨诗二类;又有不涉宫女之事的宫词,即为边缘含义宫词。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从所谓百首花蕊夫人宫词中所涉及到的池名、宫名、阁名、亭名、楼名、殿名,两个音乐机构名和史实三个方面,证明田中玉本《十家宫词》之《花蕊夫人宫词》,确实羼有他人诗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亡国之君而做他人臣妾,其内心的悲苦自不堪言状。如后蜀主孟昶(也作蕖、作莲)夫人费氏就是遭遇如此不幸的一个女人。花蕊夫人《宫词》以她自己的亲身感受作出详实的记载并加以生动的描绘,故《宫词》百首中的许多首都入眼生新,耐人玩味。其音律柔和,辞语流利,无唐俗的腔调,有自然的风韵,能继美于王建《宫词》而各有其实际内容和特色。花蕊夫人《宫词》每一首都是事、情、景相结合,一首诗写一件事,饶有情趣。  相似文献   
8.
9.
杜牧与王建均是唐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诗人,虽然二者都创作了有关宫廷妇女题材的诗歌,即宫怨诗与宫词,且对后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他们的关注重点却截然不同:前者突出刻画宫女之"怨",在寄托自己身世之感的同时对宫女们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后者却着力表现宫女之"乐",以铺陈直叙法对宫女们的种种赏心乐事做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展示。本文试图从对他们诗歌题材来源和创作手法等方面探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提到的射生宫女,实际上是唐代宫廷射生军在宫廷游戏中的反映。射生一职,早在唐高宗时期即已出现。到唐玄宗开元时期,射生官仍是兼官,还不是固定官职。唐肃宗时期,由射生官组成的英武军介入宫廷政治生活。到唐代宗时,左右英武军又改称宝应军。唐代宗到唐德宗期间,宝应军才改名为射生军。德宗贞元以后,由于神策军的兴起,射生军逐渐消亡。宫女射生的宫廷游戏的存在,表明了在由宦官统领之神策军崛起的同时,之前与皇帝关系亲密的射生军逐渐被疏远,终至废置不用,而神策军则逐步取代了射生军原有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