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4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0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687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敏 《人民周刊》2020,(9):28-31
5月11日,在109个国际护士节前夕,北京慈铭集团隆重表彰援鄂抗疫医疗队。"你们心怀大爱,秉承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用忠诚奉献书写着自己的芳华。"慈铭集团创始人、总裁韩小红说。电话连线中,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艳红表示:“在援鄂的医疗队当中,慈铭派出了精锐的医护队伍,他们优秀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认同,载誉而归。”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书法艺术需要经历选帖和临帖。因每个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择帖也不应该相同。如果要求书家走同一条道路,选择相同碑帖,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在择帖上不要强求统一,要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仅就择帖的指导思想进行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唐人选唐诗”录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情况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人们对王昌龄诗歌接受态度及其在唐代诗坛地位的升降变迁。总体而言 ,昌龄因其五言古诗对盛唐诗风的开拓之功而受到当时选家普遍重视 ,有“诗家夫子”之称 ,中唐以后选家则独重昌龄七言绝句 ,虽以“七绝圣手”誉之 ,但其诗歌地位已非显著。文章同时指出 ,作为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特殊形态 ,唐诗选本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应受到重视 ,成为唐诗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从根本上改造基层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使选举规范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也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选举方式。选举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的特点。这一运动使基层政权性质彻底改变,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导致古代文学作品译注“望文生训”的原因之一,是在选择与确定词的语义时脱离了交际的语言环境,所以,《列异传》中的“生人气”、“略无”和《列女传》中的“便利”不应是“陌生人的气息”、“略微没有”和“方便”之义,而应该是“活人的气息”、“全无”和“有利可图”之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动点与动系的不同选法对解题的影响,对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动点与动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秦郡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本文从已故谭其骧先生的秦四十六郡说入手(1982年谭又修正为泰四十八郡,除去所含《汉书,地理志》的泰三十六郡,谭氏新考出的实为十二郡),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对谭氏新考出的十二郡逐一加以分辨.笔者肯定其中的黔中、闽中、东海三郡,见诸《史记》,为秦郡无疑,余下的广阳、陈郡、胶东、济北、常山、河内、衡山、鄣郡、庐江等九郡,概非秦郡。泰一代置郡的总数应是《汉书·地理志》所标注之三十六郡,加上黔中、闽中、东海三郡,共三十九郡.然而,不可谓秦的郡制为三十九,泰一代郡制应如《史记》和《汉书》所言,是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出现过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多种选士制度,在这些选士制度中,唯有九品中正制拥有诸多的异称,例如:九品官人制、九品、九品之制、九品中正官人法、中正制、九品及中正等,迄今未有统一、规范,为学界共同认可的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哪个最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这一制度应以何命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为九品中正制,一是认为应为九品官人制。前者可参见张旭华《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后者可参见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栽《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两文对各自的观点做了较为完备与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