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舜徽于1945年提出用校雠学包举目录、板本、校勘,而否定目录学的意见。这是由他通人之学、反对狭隘、由博返约的学术风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论医绝句     
陈肩 《市民》2007,(5):21-21
稽首前贤更勿疑,不为良相作良医。此中龙虎供驱策,正是风云欲起时。江山指点属通人,酌古斟今识绝伦。余事论医亦开径,不须惆怅惑烟津。余与友人罗韬兄皆雅好文史之学,余事研习中医,论医所见略同。善假传灯穿壁光,燃犀自照校歧黄。旧邦代有维新命,北斗瞻依万丈芒。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通人之学”“专人之学”等学术思想是中国学术研究转型的重大创新,通过对王国维学术成长的梳理、学术成果的分析、学术思想的论证,对“静安之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王国维凭借厚实的知识贮备,批判地继承西方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构建中国大文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文史哲的学术体系和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体系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和开创性成果,堪称开一代风气的大学者;王国维以创辟胜解、通方知类的学术思辨,创立二重证据方法,探索出一条由“通人之学”到“专人之学”学问研究蹊径。系统审读、反思静安之学,对我们严肃读书风气、匡正学问研究态度、提倡学术争鸣、甄别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清除学术造假现象、规范学术研究流程,能够起到见贤思齐、弃旧图新之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感到南通人既勤劳又智慧,还特有张力,这张力就是南通人改变命运的愿望十分强烈。什么是南通先民的精神,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更生”。先民渔猎制盐,让命运新生,移民围堰造田,让沧海复生。更生是范公堤外潮涨潮落的更替,是静海、崇川的隆起,是希望的和唱,是敢于牺牲、勇于开拓的弄潮的结晶,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凸现。  相似文献   
5.
通人王蒙     
李宗陶 《东西南北》2013,(21):56-59
王蒙穿着黑面布鞋的脚跺了一下地面:“你看,这一脚下去,没什么动静。但这个力和能量不会消失,它一定在哪里,转移,储存,积聚。也许过了10年、50年、上百年,它跟无数这样的力合在一起,酿成一次地震或者海啸。”7月的北戴河,79岁的王蒙在说“无端”。  相似文献   
6.
张金刚 《可乐》2010,(9):20-20
同在异地工作,我与同事小刘合租了一间房。那个周末,我去银行办事,到了一打听,才知需要身份证,不得不重返合租房去取。我汗流浃背地骑车回去,跑上四楼,未作分秒停留,便迫不及待地掏出钥匙开门。  相似文献   
7.
论汉晋间之尚通意趣与浮华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晋时期 ,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风气习俗 ,一是尚通 ,二是浮华。尚通是就学术取径而言 ,崇尚通博 ,贬斥章句。浮华是就士人风范而言 ,尚交游 ,贵放达 ,轻俗功 ,贱守节。尚通是对传统章句学风的反叛 ,浮华是对汉代砥砺名节之风的对抗。尚通是浮华的知识背景。在尚通的知识背景和浮华的时代士风之基础上崛起了一个新型人物群体———通人。他们向上结束了汉代章句之学 ,向下开启了魏晋玄学 ,是汉学向玄学过渡之中介 ,是汉晋学术发展史上的转折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钱穆心目中理想的"士",在政治领域,是能够练达政事,又能够上达天德的"君子";在学术领域,是能够"博学于文",又能够兼具通识与达德的"通人".士奉行"士志于道"、"君子不器"的修身处世原则.在道统、政统与学统三者的关系上,以道统为宗主,以德行领导政治与学术,力求在政治与学术中实现"君子不器"之人生大道,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9.
通人”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降及秦汉,尤其是两汉时期,“通人”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人”群体崛起并成为这一时期士阶层的重要代表,对士风、文风的转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考察两汉“通人”内涵的流变,可以发现西汉时期“通人”的内涵比较驳杂,其思想渊源来自于儒家、道家、杂家,还未进入一个系统整合的状态.两汉之际,博通古今,打破流俗,挣脱神学羁绊的新的“通人”观已呼之欲出,延至东汉,这一新的“通人”意识得到加强并进一步深化,“通人”已成为士林中品评人物高下的一个重要语汇,愈来愈走向和儒生的对立,进而演绎为汉季的“清通”之风,直接导引了魏晋之风的来临.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十五”社科规划课题,已有部分研究课题按预期计划顺利完成,有的即将结题。为让这些研究成果及早地与广大读者见面,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对已完成的“十五”课题陆续选载,由于篇幅所限,仅摘要选登,待所有课题全部完成后再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