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破性在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为后来的哲学思想继续突破形而上学的桎梏提供了空间、场域和契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存在的差异性意义和唯物辩证法中包含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即解构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重要遗产,我们需要用它打开和保持资本逻辑世界的裂缝,敞开面向一切可能性(包含一切存在、差异和对立)的新空间,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真正继承.  相似文献   
3.
“逻各斯”言说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时期,逻各斯精神是一种开放精神,这一精神作为开放世界和开放社会的哲学理念保持至今,逻各斯精神经柏拉图时期被误解后的回归,又被西方近代哲学重新赋予自由,开放的时代意义,当代哲学由此以“对话”意义或“对话”理论来彰显逻各斯的开放精神。“对话”是逻各斯精神历经几千年而仍具其时代精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多元性的内在追求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虚构与事实的结合、文学拼贴画、互文性.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明,对多样性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而是内在于整个现代历史的.布莱克对多元性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帕默尼德》被称做柏拉图最难解的对话之一,前后两个部分在形式与内容上看似极不平衡,纯哲学的逻辑讨论包裹在戏剧情节下,开篇的情节看似离题,实则是理解第二部分的钥匙。开篇戏剧场景的设置包含了柏拉图对哲学基本处境的深刻洞察。在《帕默尼德》的开场,克拉佐枚奈的爱智者与埃利亚的爱智者都被置于雅典城邦的政治中心,哲学的探问处于宗教节庆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6.
文明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类社会不断合理化的进程。以"科技进步"为"新的坐标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已经成为了"第一位的生产力",并且奠定了当前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然而,科技的"合理性"也正是引发其"不合理"的根源,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工具主义者的理性势力逐渐占据主导,技术理性取代整体的理性成为衡量人类"生活世界"的唯一标准。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建立在交往基础上的更加全面的合理性理论的建构才能实现人类生活世界的根本问题的解答。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是哈贝马斯对于古希腊时代"逻各斯"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威哲学具有一种特质与韵律,这表现在它试图消除各种障碍与阻隔,使各个领域的经验与意义汇流起来.但当人们发问这种汇流将形成“什么”时,杜威又隐藏了答案.应当在杜威的美学中建立一条幽径,以此来探寻那个质点,那个逻各斯中心,它在形而上学的隐姓埋名中塑造了结构与层次.作为一种话语,它在用统一性的口径言说着,在这种建构下,杜威的哲学显示了它自身的隐性的真实与趋向.  相似文献   
8.
美学的存在形态,应当既有纯粹理论的,也有包含理论于事件之中的,后者,往往被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忽视.美学事件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看,一切美学理论均来自美学事件,中国和古希腊文献皆可证明;另一方面,美学自身特性,决定了美学事件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美学事件是在实有或虚拟的事件中,包孕着深邃复杂乃至阐释无尽的美学意蕴.这既取决于造成事件发生的动机,来自于情灵摇荡的感性欲求,又贯穿在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中,经由特定媒介呈现出来.古希腊美学中,诗与哲学之争,导致逻各斯与密索斯分道扬镳,让美学丧失了重要内涵,美学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接纳美学事件.美学理论中,需要展现概念性人物的事件性内涵,把美学叙事以新的思维方式纳入其中.在美学事件的研究中,对易于理论化的"话",在"事"中做语境与语用的阐释与悟解,则可令美学思想呈现出其原本具有的复杂意蕴.  相似文献   
9.
解构的魅力与魔力——评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用自己毕生的学术生涯,来拒斥西方中心主义,尊重"他者"文化,关切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这一切都将成为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被永远保存.然而,德里达的学说复杂艰涩,歧义丛生,其中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反复阅读其文本,审视其立场,对未来东西方文化的建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代利刚 《东岳论丛》2022,(11):134-141
资本逻辑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使用的高频范畴,对此,国际学界的研究有着两种倾向:要么把资本逻辑理解为历史的机械反映,要么理解为近黑格尔式的自否定。不同的倾向导致了对于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不同理解:要么理解为机械的对立,要么理解为抽象的否定。从西方哲学传统来审视,上述解读把资本逻辑解读为“逻各斯”。通过对《大纲》和《资本论》的平权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逻辑是“历史抽象”的结果,表现为逻各斯和努斯精神的统一;资本逻辑的限度在于资本的外在目的和劳动者的内在目的、资本的贪欲和劳动的生命力之间的异质性。进一步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现实的人”不仅仅是社会关系中物质生产的人,而且是有着逻各斯和努斯精神的鲜活生命体。社会规范“同一”或对象化这种具体的生命体的同时,又有着“非对象化”的“异质”和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