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郎潜白发"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汉武帝刘彻退朝后,偶然来到郎中令官署,看到里面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郎官。武帝带着几分好奇问老者:"你是什么时候担任郎官的?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没有得到升迁?"老者低声回应道:"陛下,臣姓颜名泗,在文帝时就入宫为郎,至今已历三世。文帝主政欣赏文臣,而我喜武少文;到了景帝时,他重视任用年长的臣属,而我当时相对年轻;等到陛下君临天下,又倾向起用年轻后生,而我已年近迟暮。"听完颜泗一番陈述,武帝暗动恻隐之  相似文献   
2.
郭振刚 《老友》2014,(4):64-64
正2013年金秋时节的一天上午,笔者随同崇仁县老干部局、老年体协领导前去边远乡村走访了一位跨世纪的长寿老人——吴顺金。吴顺金于1912年9月出生,今年102岁,居住在崇仁县白露乡汀桥花门楼村一间老式农家屋里。这里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我们一行到老人家时,吴顺金正在后院小菜地里给自己种的辣椒浇水。听我们说明来意后,她放下手中的活,热情招呼我们并和我们拉起了家常。吴顺金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沧桑,见证了新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到了新农村的幸福生活。她有3个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刘禹锡从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始任屯田员外郎,到文宗大和元年继任主客郎中,其间跨度达二十三年之久,这在唐代郎官中极其罕见,甚至对后期的郎官文化都产生了影响。刘禹锡三任郎官、四任刺史,长期的京城任职与刺史外放,对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郎官经历与诗歌创作关系较为密切。具体而言,表现在诗歌中的郎官意识非常明显,其中的刘郎意象在中唐成为郎官的代名词,并在文士中流传广泛。郎官期间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郎官悠闲精致的生活,游园与宴饮是最主要的两大主题。诗歌酬唱则成为其任职郎官期间的主要创作形式,在唱和形式和诗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新变,从而掀起了中唐唱和诗创作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4.
5.
宋代社会同时存在着“平民化”与“泛官化”两种趋势,其中“泛官化”对宋代以降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却少有人关注。大约从徽宗朝开始,进纳、军功等假官逐渐成泛滥之势,到南宋更是泛滥成灾,富人基本上都拥有假官头衔。假官泛滥一定程度上是爵官合流的结果,以假官代替毫无市场行情的民爵是当政者的理性选择。随着假官的泛滥,南宋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泛官化”的趋势,表现为员外、郎中/大夫、外郎、官人分别成为富人、医生、胥吏、强势者的代称。宋代社会泛官化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垂直流动的加速,外在动力则是官场“过呼”风气的诱导、蔓延。  相似文献   
6.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人就此断言,说她的原型是康熙废太子胤礽的私生女儿。本文依据《清史稿?职官志》和当时的社会习俗,分析判断其从养生堂抱养而后成为“可儿”,接受严格的家教而成为“得意之人”,有见识、有才智,迥然不同于不敢见人的避难小“公主”。从而判定她就是曹雪芹从“郎中”一类官僚家庭中提炼塑造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7.
范传南  赵毅 《东岳论丛》2012,33(1):101-105
管粮郎中为明代中后期户部所遣,主要任职于九边地区,是经理边军粮饷的理财官员.其创设于明英宗天顺元年,后遂为定制,并陆续增设于粮饷收支繁难的九边各镇.在其建置沿革过程中,明廷一直遵循着地当冲要、繁简适度的原则;对管粮郎中的简选也本着同具才望、通正廉明的要求,实行三年一代的定制,以功过定赏罚.  相似文献   
8.
苏廷页任莱庭县尉,大约在圣历元年至长安二年间;任监察御史在长安二年至长安四年间;任考功员外郎在神龙三年;任考功郎中在景龙元年;任合宫令在景龙元年至景龙二年间.  相似文献   
9.
<正>秘书,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辅助者和参与者。古代秘书,承担着辅助君主出谋划策,文字撰拟、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等多项职能。在古代,这样的贤人秘书有很多,唐朝宰相房玄龄就是其中的一位。房玄龄,唐代初年宰相。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兵马俑”证谬》一文的驳论篇——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兵的论据是苍白无力,空洞乏味,是站不住脚的;其立论篇——秦俑为什么是“郎”,更是缺乏理论根据,其对郎系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将卫尉、中尉、太仆、奉常等都认定为“郎”是不正确的。对于四个俑坑的对应关系及为什么如此对应,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释。所以,将秦兵俑简单的定位为郎系统是不恰当的。对俑坑的性质仍需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