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国处于天下之中的战略地缘位置。发达的商业、频发的战争促进了艺术形式的交融,催生并强化了郑地娱乐社会心理,使得《诗·郑风》等艺术形式超越了原来的艺术规范,具有"淫"的特色和超越节度之意。  相似文献   
2.
李红艳 《生存》2020,(9):0001-0002
中国素以诗国著称于世,在其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诗苑中,《诗经》是其最先开放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拉开了中国文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鼎盛时期。对《郑风》的解读,不仅仅局限在经学的学理层面,而是要探寻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从而达到与诗人的诗情诗思的共鸣与契合。这就直接促成了人们对《郑风》的情感层面的思考,以及对《郑风》“缘情”本质,也 可以称作“情本”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郑风淫"是朱熹《诗集传》对《诗经.郑风》的定性,他不仅将《郑风》中的15篇作品认定为淫诗,而且称其"皆为女惑男之语",是淫诗之最。这一认定并不符合作品文本实际。《诗经.郑风》21篇作品包含了郑人好贤、游乐、恪守礼俗、担忧国事、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各种内容;而表达男欢女爱的所谓"淫诗"仅有8篇,这一比例与其他国风相比,并无特别之处,表现程度也远不及《召南》露骨。朱熹《四书集注》也明确阐释"郑声"为"郑国之音"、"淫"为"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他之所以以"淫诗"斥《郑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否定毛序的"美刺"传统,建立自己的诗学体系,因此故意将孔子的"郑声淫"曲解为"郑风淫",借圣人之言壮自己的声威。  相似文献   
4.
《诗经》里头的诗歌,很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具体事物、细节和场景,来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郑风·缁衣》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片至情,却不直接说出;只托言缁衣层叠咏叹,致其绸缪缠绵之意。缁衣之魅力,亦由此可见了。那么,缁衣何物?缁为深黑色,是在玄色的基础上再加以染黑而成的。《周礼·考工记》云: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贾公彦疏:若更以此緅入黑汁,则为玄。  相似文献   
5.
郑风·女日鸡鸣》是《诗经》中的杰出篇章,也是中国较早的一首对话体诗。历代注家多对这首诗作了句读分析,但在对话主体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拟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进行评述,通过对全诗的情感走向及“明星”、“杂佩”等词语含义的考辨,最终认为余冠英先生《诗经选》的阐释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6.
"国风"情诗集中并显豁于郑风、陈风.郑情诗率真细腻,颇具野性本真之美;而陈情诗缠绵惆怅,呈现一种朦胧神秘之美.二者风格之异源于郑地商旅文化不同于陈地部族巫鬼文化.  相似文献   
7.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郑风》作者选取郑国都邑东门来经营"东门"兴象,使这一处所名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由此形成了具有郑地域性文化特质的诗歌兴象。东迁后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共同形成的发达商业文化则为"东门"兴象形成的经济基础。故《诗·郑风》作者所经营的"东门"兴象表征了郑国上层贵族生殖崇拜文化意识,其文化内涵则具有商业文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郑风》作为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宋代以前,学者们根据孔子"郑声淫"的观点,从音乐的角度批判《郑风》。到宋代,朱熹将《郑风》和郑声联系在一起,定义《郑风》为"淫奔之诗"。但是从《郑风》的诗歌本意来看,诗歌语句并不符合朱熹对于"淫"的定义,因此朱熹"郑风淫"的观点并没有合理依据。在历史上,古人仅提及"郑声淫"而未有"郑风淫"一说。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诗经·郑风》诗旨的讨论一直存在较大争论。文章在分析郑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特征以及它们对郑国文学创作影响的基础上,依据《毛诗序》和《诗集传》对《郑风》诗旨进行分类研究,注重从《诗序》中理解诗旨,在朱氏解读中领悟诗义,结合其文化背景和文本内容对《郑风》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