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内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基本的共识,由此对全球和我国城市化进程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中国,人们把"大都市"和"城市群"两分并不仅仅是个概念使用问题,更折射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深层困境。一个理想的大都市必然是以城市群的形态出现,同时,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本质上则如同大都市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所以,不是人们一般理解或现实中的"大都市",而是具有明显层级分工体系的"城市群",才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在都市化进程中真正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以及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责任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和探讨了都市化过程中的伊斯兰教世俗化现象,认为现代都市的共生与竞争结构有助于提高伊斯兰教的包容性;城市社会结构的调整刺激了都市伊斯兰教的适应性变迁;现代都市促进了现代科层制度的建立;都市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改变了穆斯林的传统思想意识,伊斯兰教在都市化进程中体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士林 《学术界》2008,(1):70-85
2007年,中国社会的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同步发展.在城市发展环境与都市精神生态不断恶化的当下,从"美国梦"向"欧洲梦"的转型标志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与新智慧逐渐形成.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提出昭示了中华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向内转"的创新模式,代表了中国城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出于现实的与学术发展的需要,以环境、生态、精神健康为对象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应运而生,并出现越来越繁荣的研究局面.对GDP的怀疑与批判表明中国经济学家开始"悔其少作",幸福经济学成为"对经济学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一种回归".都市化进程不仅打破了地理-民族-国家的传统分界,也融化了文化、意识与心理等方面的隔膜,带来了一个产生大思潮、大思想与大学术的大时代.城市(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都市化进程研究、文化城市与文化都市研究、以艺术之城为中心的艺术与城市文明研究、"新农村"与"城市群"关系研究、都市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运河"申遗"相关的运河城市群研究、江南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都市文化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市文化学研究在2007年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刘士林 《社会科学》2008,42(6):13-25
从全局性、深层次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最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实绩的是城市、"大都市"与"城市群".整齐划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与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影响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城市的改革开放可相应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恢复、起跑与积累阶段.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相适应,以"城镇"与"小城市"发展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是其标志与主要成果;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大都市"与"城市群"为核心的"都市化进程"构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从"城市化"到"都市化"的飞跃.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结果.对于中国的"大都市"与"城市群"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育不足和发展不全面.如何超越粗俗的欲望与低级的物质享乐,防止在未来发展中走向"罗马化",是中国都市化进程面临的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与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蒋进国(以下简称蒋):今年是您从教30周年,我读过您的长篇小说《金牛河》和知青生活散文,想请您谈谈知青生活对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州城市文化的亲源关系较为疏远,城市形象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具有突出的位置。小说家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这20年来的苏州城市变革是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乡村都市化使卷入的回族家庭在新的行政社区寻求宗教认同,进行文化构建活动。民乐回族社区是银川伊斯兰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社区,清真寺、阿语学校、民族幼儿园三者负载着文化传播功能。村落共同体的解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交往方式,精神社区的认同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它是回族以伊斯兰文化强化族群边界的精神纽带。随着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例的消长,社区也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陈序经的乡村建设观。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运动接近尾声之际,陈序经秉其西化立场对乡建运动展开激烈的、全面否定式的批判,并提出了以工业化为前提、以都市化为起点的正面主张。本文在论述陈序经乡村建设观及其引起的乡建论战的基础上,对陈序经乡建观的得失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工业文明和都市生活的深刻体验,使现代性问题在不到200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波德莱尔最先发现现代性中所包含的二重性,他指出现代性是过渡、短暂、偶然,也是永恒与不变,并以此命名美的双重本质.艺术家通过审美现代性理解人类文化的意义,其实表现的是道德现代性与人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