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058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价值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哲学是否还能应对"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这一基本伦理问题呢?根据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伦理观之见,"差异性"或"多元化"内在地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征.与此相应,"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已变成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的道德原则都应当包含合目的的、善的以及公正的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梦里飞天     
熊炬 《中华魂》2008,(7):64-64
  相似文献   
4.
《老龄问题研究》2004,(3):52-53
我们经常听科学家、作家、记者、社团领袖和家人说,随着年龄增长创新精神不断减弱。但是,新的研究表明,情况恰恰相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创新精神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新章 《小康生活》2005,(6):21-2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从美国引进的无蔓西瓜新品种,经全国130多个种植区点的实种证明;该品种适应性特广,抗病力特强,尤抗重茬病,适宜全国各西瓜生长的地方种植。蔓极短,颇早熟,黑花皮,红沙瓤,籽粒少又小,含糖高达17%左右,单瓜重2.8-6千克,亩产鲜瓜8000千克左右。以早熟、耐运、质优深受市场欢迎。最大特点:不用摘心整枝,不用压蔓掐尖,省时省事省力,为入世后西瓜种植无法替代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等几何中直射变换的二重元素的关系进行探索,得出一个求解直射变换的二重元素问题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使用xRD参考强度比法对石榴石进行定量分析。将重砂定量分析的条数粒法与该方法所得结果相比较表明,x射线法更准确,更省时,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
重评宝玉     
周晓明 《社科纵横》2002,17(1):63-65
本文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出发 ,在分析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儒、道、佛三者互为补充、相互调节这一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塑造的贾宝玉这一艺术形象 ,从不事仕宦经济、女儿观、爱情观等方面进行剖析 ,指出贾宝玉不具备所谓的“叛逆”、“新人”等特征。而对这一艺术形象的肯定及认同 ,又最恰当不过地证明了形成国人这种审美心理的文化背景是导致近代中国日趋没落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二重反映指认识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必然携带着双方的信息,当主体凭借符号进行反映时,信息来源的二重性必然形成认识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建构不同观念文化、知识体系的符号差异入手。探讨了认知与评价的对立、互补关系,以及符号形式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