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麴氏高昌与铁勒突厥的商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对麹氏高昌与铁勒、突厥在经济上的交流进行了论述,指出铁勒、突厥在丝绸之路上极为活跃,通过他们在高昌市场上的矿产品买卖和与高昌之间的钱马贸易,我们可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2.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07,(8):63-63
<正>维吾尔族的历史悠久,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人。5世纪时,他们被称为铁勒,唐初被称为"回纥",贞元四年改称"回鹘"。公元840年,黠戛斯出兵攻灭回鹘汗国,大部分人西迁至西域,逐步由游牧过渡到  相似文献   
4.
岳东 《阴山学刊》2014,(1):64-68,102
唐代前期,安北、单于都护府有效地管理着铁勒、突厥内附部落,故单于台取名于北方游牧民族牙帐所在,所以迁徙不定。由于铁勒、突厥的杂居、联姻,北陲渐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因而,燕然、单于、瀚海都护府的并置就改为由瀚海、云中二都护府分治大漠南北了。北魏以来,人们已混淆了云中、盛乐的名称,到了唐代,这一混淆更甚,于是误将单于大都护府治所比附于云中故城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其名不显的车鼻施部名展开讨论,探求其渊源由来与发展线索,通过史料认定其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塞、匈奴、月氏、铁勒四部名称进行了古音复原和考释。  相似文献   
7.
铁勒及其先祖丁零、高车原来一直居住在蒙古高原以及周围地区。隋唐时期 ,随着突厥的衰亡 ,逐渐向西北地区的河西、灵州、夏州迁徙。铁勒的迁徙 ,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快了经济、文化变迁的步伐 ,并在某些地区改变了民族力量的均衡 ,尤其是内迁的铁勒人成为唐朝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在唐朝内乱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依据《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刊布的文书,考证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坞堡,并探讨文书中反映的胡姓与胡名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古西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生活在前庭州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以突厥化的铁勒部落--处月为主的诸"胡".但是他们并没有建立过独立的政权.统治过前庭州地区的民族和部落,先后是西突厥、契、西突厥、东突厥拓设、薛延陀、西突厥.西突厥北庭不可能在前庭州地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唐代漠北铁勒诸部居地学界分歧较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史料匮乏和对切入点的看法不同。对汉籍史料进行详细辨别,从而对漠北铁勒诸部居地作较为系统的考察。铁勒诸部是游牧部落,其居地不像中原定居民族那样有较稳定的界限。所以,考证铁勒诸部居地时不能把某个部落始终不变地定位于某地,也不能在过于狭小的空间里进行考虑。考证铁勒诸部居地只能围绕某个地理坐标指出其大致活动范围,而不能具体明确地指出其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