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奠定王安忆丰碑式文坛地位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以女性的细微和敏感切入女性生活,在她看来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华美袍,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只有一种存在物--人,那么女性就是这袍上万千种令人眩目的饰品,而隐在这些饰品背后的那一部分则是男性世界,这是做为"底"的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佩饰,是坠子穗子,并且光阴会剥离它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叹息.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张爱玲是其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而王安忆则在半个世纪后成为其文学代言人之一。立足于文本,通过张爱玲与王安忆两部内涵有一定关联性——同写女性悲剧命运的小说《倾城之恋》《长恨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王琦瑶在不同时代,相同悲剧结局的人生背后不同向度的悲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盛世回忆在唐宪宗朝具有政治符号的作用:宪宗即位之初,李绛等人凭借盛世回忆与唐宪宗产生政治默契,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其文学表现;元和初年,谏官政治不断走向高潮,《新乐府》即是该阶段的文学产物;元和后期,随着宪宗对崔群等人的情感疏离,盛世回忆作为政治权力的功能减弱,盛世回忆因之转化成了个人感伤的作品,即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宝乐叟》。从回忆、权力、文学三者关系,可以重新梳理白居易诗歌李杨故事的主题之变,进一步考察白居易拔擢、被贬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王安忆同为海派作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堪称20世纪女性着墨世俗人生的“上海书写”的两次高潮的典范,但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她们在其代表作《金锁记》《长恨歌》中分别塑造了曹七巧和王琦瑶两个形象,她们作为世俗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有着类似的生存状态,她们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但两个主人公在爱情观、金钱观、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长恨歌》的评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都市—女性、叙事—语言、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借用他者思想或理论的解读、批判。总体说来,体悟性的智慧批评非常缺乏。智慧批评的终极目的是:给自己的思想添加炉火,给自己的心灵注入清泉;即使背负沉重的枷锁,也要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长诗。选取《长恨歌》作为研究文本,搜集《长恨歌》的2 个典型 英译本,自制小型《长恨歌》英译本的语料库。采用Wordsmith 和Readibility Analyzer1.0 等软件对《长恨歌》原诗及英译本语料 从高频词、句长、可读性、意象方面进行实证性研究,发现译者风格受原诗制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比研究《长恨 歌》译者风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英译唐诗,同时对评价古诗英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评周相录的"逻辑"与"利刃"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否舍乎逻辑,要考察最终推出的结论是否更合理或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周相录认为"<(长恨)歌>是一把解剖封建制度的利刃",提出了耸人听闻的"利刃"说,无视公元9世纪的社会环境与白居易忠于皇室的主观因素及<长恨歌>"婉丽多情"的文本特征,完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艺术逻辑.周相录指责<白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有情"婉讽主题不合"逻辑",主要指责是,把"<长恨歌传>版本考略"放在综述部分讽谕说后面有问题,综述部分分类不合"逻辑",在介绍讽谕说、爱情说的时候涉及到双重、多重主题说等,本文针时这些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一点都不爱自己,只爱那个"第一"2005年,郑秀文拍摄完电影《长恨歌》后突然"消失"。电影票房不好无奈退隐?得了抑郁症?爆肥无脸见人?绝症离世?人们对她的突然消失,打了无数个问号。2011年底,郑秀文随电影《高海拔之恋2》回归,那个高高在上的、永远都在争第一的香港"女劳模",淡定随和,笑声飞扬。  相似文献   
9.
10.
父亲年轻时就酷爱古代诗歌,退休后更能静下心来读诗品诗。 一天我问父亲,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父亲虽然年过六旬,居然还能完整地背出了这首篇幅不算短的叙事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字不差。接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