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明清时期闺阁文化,需要从多层次与空间进行考察。高彦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按照诸女性不同的社会身份阶层,展开讨论,对于特殊身份的女性亦应有所关照。闺阁文化的存在空间,可从闺房向外扩展,具有流动性。闺阁之中,物质、精神生活等多层次,显示出各自文化特征,从多维度的层次与空间视角着眼,可见明清时代独特的闺阁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 ,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本文从闺阁女性角度观照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文学创作 ,分析两人在生活背景与个性差异中所产生的创作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三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钱塘闺秀的文学生活比较活跃,有三个突出特征:其一,一门风雅:家族内的几代女性都能吟诗作词,她们学词的途径通常是通过家族内部诸如父母的亲自教诲或拜社会上的名师学习或自学成材;其二,彼此唱酬:钱塘闺秀彼此间的唱酬也由个别的、零散的现象变成一种群体的、集中的文学活动。这些女性不仅在家族内部女性之间、夫妇之间、更与其他男性文人间接席联吟;其三,结集英华:她们产生了自觉的立言意识,因此她们有意识地为自己或者为他人结集,或者她们的作品经由夫婿或其他男性文人结集,从而使得她们的文学成果能够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5.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女性作品,数量和规模均为历代女性创作之冠。这一现象与江南地区文学世家的繁荣、女性创作者之间交流联系的紧密、知识女性结社及文人招收女弟子等群体性的创作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对传统的女性学习和创作观念发生了冲击。因此,本文就女性诗作者之间不同形式的联吟、唱和活动举例说明,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分析女性作品的保存与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秋瑾诗词的分期,历来论者意见不一。本文倾向于分前、后两期,分界线定为1902年或1903年。不同凡响的闺阁诗是秋瑾诗词的主旋律;其诗词的风格是清新明丽中蕴含着奇警雄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催生"后闺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文字来书写自身的生活遭际与点滴感受,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题材,具唯美风格和时尚化倾向的女性文学作品。由于其与主流话语存在一定距离,故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对此类文学作品给以“后闺阁文学”的命名,并对其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有助于给当下这一鲜活的文学现象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指出"为闺阁昭传"是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目的的误读,并非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哲理思考,他比较自觉地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和解读封建社会,全书充满了《易》的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闺阁妇女的喜爱,从而风靡闺阁。受时代环境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带有卷入性理解的特点,她们以自身的心理期待和感情需求去理解剧中的人物,认同杜丽娘的行为,并以此观照自我的生存状态。在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男性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富金壁 《北方论丛》2003,(2):100-106
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修订本)注释中的疏误,笔者前已著文谈及.今王力<古代汉语>虽已于1999年5月出第3版(校定重排本),但其注释中的疏误,基本上一仍其旧.且此修订本不仅已经影响到一代学人,而且影响了一些重要辞书对语词的释义.如注司马迁<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的"闺阁"为"都是宫中的小门,二字连文即指宫禁",<汉语大词典@门部>"闺阁"条因误设"宫禁"一义项;注"视徒隶则心惕息"为"徒隶,狱卒",<汉语大词典@彳部>"徒隶"条除释为"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外,又补释为"亦专指狱卒".又,释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之"纡"为"屈",即不得伸展的意思,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影响.笔者辩正此类误注,并指出了一些其他疏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