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88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424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贫困是一个多维概念,物质脱贫之后,还有精神脱贫问题.所谓精神脱贫,是指个体或者群体的精神水平和观念素质不落后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整体精神与观念素质平均水平的生存状态.精神脱贫的内涵具有动态变化性,新发展阶段精神脱贫主要由互相关联的四方面构成:主体意识是基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参与精神是核心,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表现.四方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发展阶段精神脱贫的丰富内涵.新发展阶段推进精神脱贫:一是要精准识别,摸清精神扶贫对象,这是必要前提;二是加强教育,培养主体意识,这是重要基础;三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以文化人,这是关键措施;四是巧用典型,提振精气神,这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4.
同光体的得名过程与命名的内涵、成因以及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偏颇与缺失.本文由基本史实出发,首先探求同光体得名的原因以及所包蕴的时代文化寓意,进而分析同光体流派形成的因素;其次从同光体、诗界革命派、南社的文学观念、思想立场、政治倾向、艺术形式等角度切入,重新审辨寻绎出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不同,会计信息的结果就不同,从而导 致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果不同。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只是个技术方法,而是个利益的分配问题。政策的选 择者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各方的利益如何在选择中体现,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维明以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儒学作出“创造性阐释”,把儒家哲学阐释为一种哲学的人类学。认为儒家的人性自我的实现除了需要内在主体在自我修养中不断深化外,还需要在外在人际关系的层层拓展与交互作用中进行创造性转换。但这种“创造性阐释”方法仅仅是观念的诠释,既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本意,也缺乏历史条件的支撑,更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启人 ,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对儒学的现代转换做了巨大努力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缺陷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而这一点正是学界在研究梁漱溟乃至整个现代新儒学时所忽视的。认真探讨这一问题 ,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 ,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起源理论与考古学实例分析,长江下游的水稻栽培发生在野生资源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里,其驯化机制并非饥馑和用于果腹,很可能是为了增加美食的酿酒。稻作农业在良渚阶段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与复杂社会强化剩余产品生产密切相关,良渚酋邦解体后的马桥文化又退回到了狩猎采集经济。农业经济最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野生资源持续减少、人口增长和社会复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呼吁,中国的农业起源研究要摆脱一味寻找最早栽培谷粒来确定农业起源时间和地点的模式,从人地关系的互动来了解农业起源的潜因和具体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际背景下,阐释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的基本传统,并以古都北京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北京水系对金、元、明、清各代城市结构的影响及北京的园林化建设,说明了兼具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