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泉映月,是一段曲子,是一段人生,是一种深入到人内心的情感……穿越时空,来到阿炳那个年代……残月如刀,夜色似墨;一个瘦瘦的人,用一双颤颤的手,拨动了冷冷的胡弦。阿炳一生的坎坷如泉水般从胡弦上  相似文献   
2.
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 ,他创作的《二泉映月》二胡曲优美婉转 ,如泣如诉。既表现了江南明媚的风物景色 ,也表现了自己坎坷悲惨的人生道路。拉好这首二胡曲首先要理解曲调的思想内涵 ,把握好曲调的音乐形象及风格特点 ,其次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 ,平稳深沉的乐段要用缓慢的硬弓 ,怨愤激越的乐段要饱满并且和揉弦密切配合 ,到高潮的主题曲时要紧凑 ,要控制好高把位 ,加强运弓的力度 ,只有将曲调特殊的蕴含及韵律充分表现出来 ,才能感染听众 ,达到曲调与演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最近旅行途经无锡,联系上了好友黑陶先生,他送我他的新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此书是知情者回忆阿炳的口述史合集。很久以前我就听无锡籍的朋友说,阿炳在当地声名不佳,"他好色"。阿炳一生的行为似乎不是那么整齐肃然,而是旁逸斜出、参差不齐,很难方便下结  相似文献   
4.
《暗算》是麦家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包括《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四部分,获第7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阿炳、黄依依、陈二湖、韦夫、林英等人的故事,反映了"听风"的艰辛,"看风"的残酷,"捕风"的危险,展现了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一群特殊人的特殊生活,歌颂了那些为国家安全事业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及其坚定、高贵的人生信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命运无常、"性"与生死等人类的基本问题的独特思考。小说塑造了阿炳等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结构别具一格,语言口语化、哲理化,"高强度"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方式精妙。  相似文献   
5.
瞎子阿炳是旧中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泉映月》如今已深入人心。在无锡市中心的崇安寺商业区,竖有一尊阿炳的雕像:他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边走边拉显得十分落魂。那么,真实的阿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谜一:究竟长什么样?  相似文献   
6.
二胡曲《听松》问世后,由于曲作者阿炳的特殊经历,大家对该曲的认识多有不确定性,甚至阿炳本人对乐曲的说明也多有疑点。给阿炳现场录音的杨荫浏先生在对《听松》的说明时也用了"可能也是阿炳的作品"、"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很可能"、"可供参考"等一系列含义不定的词语,对乐曲进行介绍。由此,如何正确解读二胡曲《听松》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生活在阿炳家乡的见闻,以及根据反复不断演奏、研习、教学二胡曲《听松》的实践体会,对乐曲的作者、乐曲表现内容、乐曲体裁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内容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城计"的时候,"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魏军临城下,怪之。懿至,遂退。其子昭曰:‘何故退?’懿曰:‘亮平生谨慎,未尝弄险,此必有计,非汝辈所知’"。  相似文献   
9.
《二泉映月》作为华人音乐经典 ,永远闪耀着生命之光。从《二泉映月》的内涵探讨入手 ,分析其乐章的意蕴生成 ,可以看出乐章依次生成转换的内在逻辑结构 ,即从“个人身世感叹” ,向“不幸社会告白” ,再向“生命家园建构”超越 ,其基点是对人生命运的搏击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2,(22):36-37
阿炳算得上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无锡人之一,在无锡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崇安寺商业区,竖立的一尊阿炳的雕像,反映出他在这座城市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