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止斋诗在诗艺上颇重用典,有意求雅;颇重炼句,有意求工;颇重炼意,有意求新,体现出淳雅工巧的创作追求。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一方面,它折射了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其对雅正之思的强化正是陈傅良事功学术旨趣合乎逻辑的诗学呈现,而其与科举密切勾连的诗艺探求则对永嘉之学最终演为辞章之学深有影响;另一方面,止斋诗虽为"学人之诗",但它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又对包括"永嘉四灵"乃至江湖诗派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和"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在诗艺上则有意求雅、求工与求新,体现出醇雅工巧的创作追求。作为"学人之诗",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它既折射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同时又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对包括"永嘉四灵"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陈傅良在永嘉事功学派中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陈傅良的思想中闪烁着永嘉学派的思想特质。由薛季宣创始,而陈傅良继之,到水心集其大成而一脉相承的永嘉学派真正与朱、陆二派鼎足而三的学术史地位受到了那些能较客观地看待那段思想历史的人们的公认。正是那些不同于宋明理学的东西所体现出的具有新的独特思想内涵和学术旨趣的路径选择,使包括永嘉学派在内的南宋浙学的兴起具有了充分的必要性和革命性。南宋浙学与明清实学思潮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反映了中国文化、思想自身在努力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试论是宋代科举取士的主要文体之一,在科举导向下出现了大量的试论文章。其中著名理学家陈傅良的试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学技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试论这种科场文体的典范,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此前很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其试论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起抛砖引玉之效,以丰富对南宋散文和科举文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南宋永嘉学者陈傅良一贯主张推行儒家民本主义.他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能否得民心.为此,他反对官府对百姓苛重的剥削和压迫,要求统治者宽民力、救民穷,以结民心.陈傅良还身体力行,将其民本思想贯彻到他为官施政的实践之中.陈傅良的民本思想有其深刻的学术渊源,这就是:他重视研究历史,能总结治国经验,强调事功和学问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6.
永嘉学派的活动是以导师和门人为主体展开的。本文以陈傅良门人集团为个案,讨论了永嘉学派的活动样式主要包括了出版著述、书院建设、学术论辩、外出游学,其中尤以学术论辩为重要,并比较朱子学派的活动样式,探讨永嘉学派衰落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郭庆财 《阴山学刊》2009,22(3):27-31,38
“永嘉文体”是盛行于南宋乾、淳时期的科场程文体式。开创者陈傅良以及吕祖谦等浙东士人在科场中的成功,使“永嘉文体”大盛,其程文作品被奉为范文在士子间流传,使科举文风趋于熟滥。而陈、吕后来皆悔其少作,体现了永嘉事功之学与科举虚文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8.
认为淳祐七年刘实甫序本《大事记讲义》并非吕中所撰,其《大事记》应是渊源自蔡幼学《大事记》,而蔡幼学作《大事记》则是为继续其师陈傅良未竟的《皇朝大事记》.刘实甫序本《大事记讲义》以蔡幼学《大事记》为基础而作了"讲义",并补充了部分《大事记》的内容.其后,吕中又在刘实甫序本《大事记讲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讲义",所以诸本《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和《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都题为"吕中讲义".陈傅良、 蔡幼学作宋朝《大事记》,以及其后出现的《大事记讲义》,在体例上都受到吕祖谦《大事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熹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并且参与了宁宗朝初年关于僖祖祧庙的礼学实践。所谓僖祖祧庙问题,实源于宋初以来太祖于宗庙祫享时正东向位的争论。到了神宗熙宁间,王安石当国,推行追崇僖祖为始祖的礼学举措,从而推翻了汉晋以来“祖有功”与“亲尽祧迁”的主流意见。即便与当时的主流意见相左,王安石的意见和举措依然得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们的支持。详考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可上溯至《孝经》“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说,这种说法又进而影响到后来明世宗尊崇本生父为帝乃至称宗祔庙等一系列礼学举措。通过探析这些礼学实践背后的理学依据,足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分享了共同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永嘉文体"是指在南宋陈傅良、徐谊、蔡幼学、叶适等温州籍进士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文体,它实际上是北宋古文运动在南宋的重续.内容上,永嘉文体以经史结合为基础,偏重于阐明经制之学,喜论历朝成败得失之由.风格上,行文气势壮阔,议论辨洽宏博.文学精神上,积极入世,文章为时而发,由历史、经术而指向时事,经世致用之意很强烈.永嘉文体的实践者们有鲜明的写作指导思想,强调和讲究写作技法.其兴起之因有三:绍兴时的科举改革,客观上为韩柳欧苏等人一脉相承的文统和伊洛学说的结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一个政治上的温州群体已经形成;吕祖谦等人对此文体的高度肯定和扶持.永嘉文派是受永嘉文体影响而形成的散文流派,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1165~1195,乾道、淳熙、绍熙年间),主要以温州士子为主体,代表性作家是陈傅良;中期(1195~1224,光宗、宁宗朝),代表性作家是叶适,作者群体扩大到两浙地区;理宗朝以后即永嘉文派晚期(1224至宋末).儒家文化的基本性格、科举应试的异化、永嘉文体最擅长表达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等,是永嘉文派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