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康宜  陈磊 《中国学术》2001,3(3):81-94
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曾说,伟大的作家总是那些“简直就是压倒传统并包罗它的人们”。陶潜(365?—427年)这位曾多少个世纪来激发起文学史家研究兴趣的中国传统中最早的诗人之一,也正是这样的一位诗人。陶潜一生才写了约一百五十首诗、十篇文与赋,在当时的文坛上又是一个边缘人物,他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居然能占有如此重要的经典位置,这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文学史上他的经典化的一个关键时刻就在于苏轼宣称陶潜是一位空前的大诗人,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光潜“静穆”说的论争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论争由 2 0世纪 30年代持续到 90年代 ,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领域影响较大。鲁迅在“静穆”说提出之后即予以批评 ,认为陶潜决非完全超于政治和世俗的“田园诗人”、“山林诗人” ,他还向往激烈的反抗。建国后 ,朱光潜由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对自己的文艺思想进行反思 ,对鲁迅的批评虚怀接纳 ,引发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之后对“静穆”说的看法学界趋于统一。 90年代 ,有人对鲁迅的意见及建国后对“静穆”说的一系列批评提出质疑。本文认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肯定“静穆”说 ,因为在民族危急、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年代推崇“静穆”会麻痹青年 ,瓦解斗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评述陶渊明对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的影响,兼及陶诗对白诗在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的名言.全文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相似文献   
5.
草堂时期,杜诗大量流露出陶诗的旨趣.试以陶渊明《游斜川》一诗并序(401)与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761)对勘,即可发现两者关联度极高:同样是岁值"辛丑"、年开"五十",同样起"老去"之感、"同游"之兴,且同为"率尔"与"漫与"之作,说明陶诗极有可能直接触发了杜诗.但对于杜甫而言,"老去诗篇浑漫与"乃一时兴到语,而"晚节渐于诗律细"为一生致力处,两者并不构成事实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是白居易退居渭上为母丁忧期间模仿陶渊明淡远风韵而写的一组组诗。诗人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表达了与陶渊明不同的孤独、忧愁以及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与陶渊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弃疾与陶渊明,本来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前者继承的是屈子精神,后者延续的是庄子思想。然而,在辛弃疾中年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却越来越多地称引渊明,表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理性主义者的巨变。这是由辛弃疾所处的政治大气候、官场小环境及道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合力造成的。而透过这一变化,不仅能使人真正理解辛词词境、词风的多样性之源,而且能使人理解近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精神的非理想主义化之因和道家思想的价值阈限。  相似文献   
8.
以诗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孔孟荀至两汉、建安风骨、陶潜及唐代杜韩,说明诗的流变——内容和形式与儒学有内在联系。上述诗之特殊面貌的出现,内在原因皆由于儒学之变化。孔子对诗作了自觉反思,肯定抒情诗对生活的重要性,指出生活诗意化的方向。孟荀让诗转向政治化史诗化,导致建安风骨的建立,直接影响盛唐。陶潜田园诗乃生活诗意化的实现,开出诗之清新自然之抒情新流派。陶诗之自然乃孔门“风于舞雩,咏而归”之自由和愉情怀,非庄子“不与世俗处”之山林自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忧道不忧贫”,乃陶诗之精神风骨。已出文学史多归陶于庄,实大谬不然。评诗乃对诗的诠释,与评诗者之精神学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陶潜——李白诗歌的一个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与陶潜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前人对于他们的创作成就论述颇详 ,但对于李白如何歌咏陶潜以及陶李二人思想文化和艺术审美上的契合之点却很少论及。本文力求通过这一角度窥探李白咏陶诗的意义 ,并寻求其身上陶潜情结所独具的深厚内蕴。一翻阅《李太白诗集》,不难见到李白对陶潜本事的多方沿用。他在寄赠友人的诗中 ,或以陶潜比况旧友 ,或以陶潜引为自况 ;陶潜既是他心灵相通的知交 ,有时又是他作为嘲谑的对象。这表面看似矛盾的心里 ,实际上又统一于诗人极其复杂的行为当中 ;诗人可以借陶潜之眼睛体察社会 ,也可以借陶潜之情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曾以"诗圣"之名称许曹植、陶潜、李白、杜甫。而清末以来,"诗圣就是杜甫"的观点似乎成为不刊之论了。评判"诗圣",究竟是以诗歌艺术价值为标准,还是以诗歌的道德教化为标准,这是应该澄清和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认为,评判"诗圣"的首要标准是诗歌的艺术价值,其次是诗歌弘扬圣贤先达思想,以及善化人心、教化社会的功效。在数千年的诗史上,"诗圣"不止一人,"中国诗圣"当为集合名词。从诗道、守训、弘儒、入圣四个层面论证陶潜的"诗圣"之名,并认为,陶渊明堪为中国首席诗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