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973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2076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游和梦分别是庄子与巴什拉诗学理念的基本元素,鲲化鹏、庄周化蝶、逍遥游等典故构建了庄子所谓的万物大化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局面;而围绕着梦作文章,巴什拉也创建了感性审美经验所蕴含的梦想的宇宙诗学观。二者虽差别迥然,却默契地创造了万物并在的思想理念,而庄子和巴什拉的诗学理论明显隐含着某种对话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证实庄巴二人的游与梦搭建出的绚烂多姿的整一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赵树勤的新著《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对当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主题话语、语言特质、诗学模式、文体风貌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文化诠释和诗学建构 ,体现了建构中国化女性主义诗学体系的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6.
当下,正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中国史诗研究存在三大问题:缺乏明确的学科目标,受西方中心论束缚,第三者的必要参照缺位.其发展思路是:以大国学术应有的胸怀,将中国史诗研究纳入国际大视野,明确其前进目标;自觉以印度史诗学为参照,实现中印史诗研究互动;更新思维,与时俱进,用发展的、整体的观念指导研究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历史诗学在理论方法、概念术语和批评实践等方面都受到福柯有关话语实践性理论、考古学描述方法、系谱学的效果史研究和权力生产性观念的有力影响。本文就上述影响做了系统考察 ,并对它们共同的“文本主义”等思维盲区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诗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诗学以历史的精神向度为焦点,依照别具一格的时空意识,采用一种充满真实感的、立体化的叙事策略,建构了一个体现历史演进的精神向度的世界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性视角     
人们看问题总有一个视角。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结论。视角的本质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一个人看问题的视角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个社会看问题的视角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眼下媒体经常发表一些体现人性视角的文章,这些文章看起来像小题大做,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