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4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26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11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51篇
理论方法论   217篇
综合类   4422篇
社会学   37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体研究在元理论层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即建构主义和反建构主义,分别侧重于身体的象征意涵和感知意涵,即作为隐喻的身体和作为现象的身体。这种辩证认识论有助于审视传播研究如何进入和架构身体议题。一方面,传播学者将注意力投射在身体的主体性焦虑上,从媒介进化史和文化展演的角度出发,发掘了身体在场的技术语境和象征价值,这是对建构主义的反思;另一方面,在日益沉浸化和交互化的传播环境中,身体又被塑造为赛博格的新隐喻和超越话语的新物质实践,这分别是建构主义的延续和反建构主义感知的物质化转向。未来,传播学视域中的身体研究需要高度重视认识论问题,从学术现象讨论转向学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阶层划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孔子的阶层美德伦理以"士农工商"四民的职业划分为现实根据,同时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等级划分进行了生产、分配、消费上的经济规定,并为每一阶层的利益追求提供了价值标准,使其在追逐现实利益时,也依然能够保持对义的坚守。以此在规范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能跨时空、超阶层地为现今社会结构的完善与义利关系的统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方是美国地理和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区域,总是与落后的种植业、内战的惨败、贵族的没落等意识联系在一起。面对以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工业现代性的渗透,以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和弗兰纳里·奥康纳为代表的南方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态度,这种态度典型地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对旅行载体的选择上。留恋南方庄园生活的福克纳,总是试图用马匹和马车去抗拒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性;自幼随母亲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沃尔夫,喜欢火车的速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南方传统的现代性疏离;被残缺的身体所束缚而且笃信天主教的奥康纳,对汽车怀着赞同与否定的暧昧心情,汽车在她的笔下既是运动的便捷载体,又可能成为宗教信仰失却下的暴力犯罪工具。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传统认识论由于预先设定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因而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的认识主体,主客二分的前提使得认识论面临两大无法回答的难题:一是我们的意识如何超越自身切中在它之外的认识对象?二是存在于具体时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当下获得普遍性和一般性。胡塞尔致力于寻找不以非确定性为假定前提的出发点,他认为他在我们的意识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出发点,那就是对直观中所给与的东西的描述。通过本质直观的方法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认知结构,胡塞尔以一种全新的现象学的方式超越了近代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感觉材料作为认识开始的地方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功能为出发点,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视角对英汉轭式搭配的构成进行深层诠释,发现相似性是轭式搭配构建的基础。轭式搭配通过拈词过滤和锁定事物间的相似性,将本体的属性特征映射到拈体上,激活并突显拈体中对应的属性特征。隐喻认知功能还对特殊的搭配形式——逆向轭式搭配的构建和修辞效果有较大解释力。隐喻认知功能为轭式搭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对这种修辞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市场仍旧存在某种程度的分割,如何突破这种市场分割到异地拓展市场是企业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以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省级层面或国家层面进行宏观分析。文章创新地从政企关系视角入手来考察市场分割情形下微观层面的企业异地市场拓展,也是首先把市场分割(和异地市场)分为省内(本市外)市场、省外市场和海外市场三个不同层面来研究的论文。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个体层面检验了企业异地市场拓展的可能。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分割确实阻碍了企业异地市场拓展,但这仅限于省内市场而不是省外市场。此外,市场分割是有方向性的,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市场里走出来的企业更容易拓展异地市场,但此结论仅适用于国内市场拓展而不适用于海外市场拓展。良好的政企关系是有利于企业异地市场拓展的,但仅限于省外市场,对省内市场以及海外市场是无效的。文章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并分析了对于企业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